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志愿时长有多重要?从入学到就业,这份 “隐形资产” 你必须了解!
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
2025-07-11 21:15
进入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阅读更多内容

提到志愿时长,很多人可能觉得只是一串普通的数字。但实际上,它早已成为衡量个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尺,更是贯穿从基础教育到职场发展的 “隐形资产”。从教育部的课程要求到共青团的硬性规定,志愿时长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场景所印证。

 

注意啦

 

政策红线:这些志愿时长要

 

求,你必须达标!

 

1. 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志愿服务成必修课

 

2022年9月,教育部正式实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版)》,明确将志愿服务纳入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所有学生必须参与志愿服务并达到规定时长,这意味着志愿服务不再是 “可选项”,而是和语文、数学一样的 “必修任务”。

 

2. 高中阶段:40 小时时长与必修学分挂钩

 

教育部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 2020年修订)” 中进一步明确:高中三年志愿服务时长不得少于40小时,且作为必修课程计入学分。这意味着,达不到时长要求的学生,可能影响正常毕业 ~ 哪怕成绩再好,也得 “补够时长” 才能拿到毕业证。

 

3. 团员与青年:每年 20 小时是 “硬指标”

 

共青团中央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试行)》中规定:团员每年参加志愿服务时长不得少于20小时。更重要的是,入团、入党前必须成为注册志愿者,而志愿服务表现更是考察团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核心参考依据。

 

志愿时长的 “隐藏价值”:不止于达标,更是长远利好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志愿时长?除了政策要求,它的价值早已渗透到成长的各个阶段:

 

1. 升学加分项

 

在中考、高考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志愿服务时长和表现是重要评分维度,优质的志愿服务经历可能成为升学竞争中的 “加分筹码”。

 

2. 评优评先门槛

 

从校级奖学金到市级优秀学生,越来越多的评选标准将 “志愿服务时长” 列为基础条件,没有达标甚至失去参选资格。

 

3. 职场竞争力

 

在就业市场中,企业尤其看重求职者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志愿时长和服务经历,能直观体现个人的奉献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成为简历上的 “亮点”。

 

趋势信号:公益黄金期到来志愿时长价值将持续升级

 

近年来,国内公益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社会对公益的关注度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将志愿服务纳入评价体系。可以预见,未来志愿时长不仅是 “达标任务”,更可能成为衡量个人社会价值的重要标签。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虽然高中阶段学习紧张,但合理规划志愿服务时间(如利用周末、假期参与社区服务、大型活动协助等),既能完成必修要求,也能提前积累社会经验;对于团员和青年来说,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更是践行社会责任、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志愿时长的本质,不是 “刷时长” 的数字游戏,而是通过服务他人、参与社会,培养责任感与同理心的过程。从政策要求到长远发展,这份 “隐形资产” 值得我们认真对待——毕竟,每一小时的付出,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 “储蓄” 更多可能。

 

如果你还没开始规划志愿服务,不妨从现在做起:注册成为志愿者,参与身边的公益活动,让每一段时长都成为成长的印记。

 

来源: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秘书处

 

编辑: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宣传工作处 

来源: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依据内心所爱选择工作,对出身平凡的大学生意味着什么?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