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7月9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九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这是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返回两个多月后,首次面向媒体与公众正式公开亮相。
此次见面会上,三位航天员分享了183天太空驻留的经历与感悟。先后执行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的指令长蔡旭哲向记者表示,“每次执行飞行任务,都不是上一次任务的简单重复,而是向着更高层次的不断跨越。”
神舟十九号乘组在轨期间参与实施了88个实(试)验项目,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航天医学等领域,成功制备13余种102个试验样品。此外,他们还完成空间站管道检测机器人在轨试验验证、物体重量感知测试、情绪状态测试能力评估和实验样品更换等工作。
蔡旭哲在神舟十九号任务出舱活动中创造多项纪录。首次出舱以9小时刷新单次出舱时长世界纪录,两次飞行任务累计完成5次出舱活动,成为当时出舱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见面会上,蔡旭哲谈到了出舱处置载荷适配器意外卡滞问题。他回忆,面对时间紧迫、舱外设备情况不熟悉等挑战,在地面团队天地视频通话进行培训后,乘组沉着应对,出舱后对设备状态进行判断,并与地面支持团队沟通后,成功完成处置。当耳机中传来地面支持团队的热烈掌声时,他“为航天员在载人航天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和价值而深感自豪”。
作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感慨:“打开舱门那一刻,就是圆梦时刻。”他认为,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年轻一代在前辈们的帮带下,在所有航天人的托举下,承担起了他们这代人的责任。宋令东在轨首次尝试种植甘薯,植株长势良好。返回前,他按照地面指令采集样品并带回,为验证甘薯作为长期太空飞行食物来源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数据。
首次踏上太空之旅的女航天员王浩泽表示,“能够为科学探索贡献更多的力量,让世界看到更多的女性风采,我的一切努力都变得更加有意义。”见面会上,王浩泽还分享了原创诗歌《星河逐梦》,表达了对航天事业永恒的热爱。
据悉,神舟十九号乘组返回后相继完成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目前,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神舟十九号乘组身心状态良好,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待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并进行健康评估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