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实用版”录取通知书,让大学精神融于日常|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柯锐
2025-07-07 22:07
一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承载着厚重的期待。


▲资料图:浙江农林大学以刨切微薄竹为原料制作的2024版“最科技”“纯手工”录取通知书。图/IC photo


随着高校招生录取工作陆续启动,录取通知书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据报道,与往年相比,今年各高校在录取通知书的设计上不仅走心,更讲究实用性,书灯、钢尺等都成了录取通知书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今年的录取通知书礼盒里,有一盏书灯。这本“书”以陕北公学青年奔赴延安的图像,展现了该校建校历史,还能立在桌面上当夜灯使用。礼盒中还有一本《大众哲学》,寄语新生“愿你以书为梯,攀登真理的高峰”。


除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书灯,北京语言大学的镂空钢尺、北京联合大学的剪纸风格通知书,也备受关注。这些兼具美学价值与实用功能的创意,让原本简单的录取通知书变成了承载大学精神的珍贵礼物。其不仅体现了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更成为大学文化传播的生动载体。


当新生使用这些物品时,大学的文化理念也随之潜移默化地植入其心田。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远比空洞的说教更能打动人心。大学作为知识殿堂,其精神传承正需要这样富有创意和文化意蕴的载体。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这些精心设计的录取通知书实际上也构成了大学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录取通知书成为展现学校特色的“第一张名片”。它不仅是给学生的,也是给社会的——当这些富有创意的设计在社交平台上传播时,大学的文化影响力也随之扩大。这种品牌传播,效果往往优于刻意的广告宣传。


进而言之,实用性与纪念性兼具的录取通知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当大学愿意在录取通知书这样的细节上投入心思,正说明它开始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多维需求——既有物质层面的便利,也有精神层面的滋养。这种教育理念的进步,正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微观体现。


一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承载着厚重的期待。当高校在方寸之间倾注巧思,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入学教育。这些兼具颜值与实用的设计,让大学精神有了可触摸的温度。当大学开始注重每一个细节的教育价值,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期待更多高校能以此为契机,在教育的各个环节注入这样的创意与温度。


撰稿 / 苑广阔(职员)

编辑 / 柯锐

校对 / 穆祥桐

相关推荐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首日都有哪些精彩活动?
文化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欢迎申请修和书院
新京号
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开幕,发布大运河吉祥物IP
北京
北大同学的童年怎么过?
新京号
我和我的学科 | 黄博:立足过去,面向未来的历史学
文化
2025北京书市落下帷幕,累计接待读者80余万人次
北京
北大教授夫妇,一生相守在书房
新京号
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北大老师,她的书房很广阔!
新京号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