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甘肃幼儿园惊现“毒午餐”!38名幼儿血铅超标3倍,又是食品安全的问题?
常笑健康
2025-07-07 16:15
进入常笑健康阅读更多内容

近期,甘肃天水一家幼儿园因为餐食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幼儿血铅异常。部分儿童血常规检查,血铅值竟飙到444μg/L,远超正常标准的3倍!

 

当地有关部门经查验,初步判断,是因为幼儿园提供的三色枣发糕、玉米肠卷违规添加超量添加剂。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热议,也让很多家长揪心。

 

 

铅中毒95%是吃进去的

 

铅这种有毒物质,进入儿童体内,没有一点点好处,但因为铅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空气中、食物中、水中多多少少都含有一点,所以正常情况下,人体是不可能“零铅”的。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管理建议:血铅超过50μg/L,就有必要采取干预措施,美国则更严格,建议不超过35μg/L。

 

由于铅这种毒物,皮肤不吸收,正常环境的下经呼吸道吸入的量也很低,所以正常情况下血铅超标大多原因就是食品添加剂。比如,一些不法商家,会在果酱、醋中等食品调味剂中添加铬酸铅,用以调色,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改变卖相。其次,不合规的食品包装、储存容器,也存在铅污染的可能。

 

儿童高血铅中毒指标和症状

 

 

根据上表的描述,大家也发现儿童铅中毒很多症状大多都具有“伪装性“,比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很容易被家长误以为是调皮、儿童多动症,当儿童出现牙齿变黑等明显中毒迹象的时候,血铅浓度已经很高了。 

 

此次事件,也给家长们提了一个醒,要时刻关注儿童的身体状态,早发现、早诊断,才能及时干预和治疗。

 

 

“隐形毒源”就在我们身边!

 

除了食品之外,还有2种特殊情况,也会让我们悄无声息的铅中毒。

 

 01

 

偏方秘药?可能是“毒药”!

 

甘肃幼儿园儿童铅中毒这件事儿并非偶发的,全国各地儿童铅中毒的案例其实并不少。经统计,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给儿童间接或者直接食用了民间偏方导致的。比如有些偏方宣传可以治疗咽炎、口腔溃疡,结果发现药粉中铅的含量高达11%。

 

还有一些地方迷信铅粉止痒的,长期给孩子外敷含铅的痱子粉,儿童使用后,会因为吸吮手指而误食,导致铅中毒。

 

 02

 

工业污染悄悄混入人体

 

曾经,铅矿、冶炼厂周边常发生群体性铅中毒,工人穿着带铅尘的工作服回家做饭,铅就“混”进了饭菜里。虽然现在工厂管控严格,但小工业生产或回收锡箔灰的作坊,仍可能成为污染源。

 

还有一些地方按照地方习俗,会使用含铅的器物来盛放食物,用久了,器物中的铅就会慢慢渗入人体,导致铅中毒。

 

5件事可以帮你“解铅毒”!

 

想要预防铅中毒,关键点就是要从源头上减少接触。

 

少去车流量大或靠近工业污染的地区。

 

每天督促孩子饭前、玩后用肥皂洗手,家长也要经常清洁儿童的玩具,文具用品等。以免儿童舔食,减少铅进入体内的机会。

 

传统工艺制作的皮蛋(可能含铅)、街头爆米花(老式爆锅易带铅),要少吃,或者不吃。

 

来源不明的零食、糕点,尤其是颜色过于鲜艳的,要多个心眼,尽量选正规品牌。

 

可以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含量高、钙含量高、锌铁含量高的食物,它们有的可以抑制铅的吸收,有的还能降低铅的毒性,还可以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可以促进蠕动,减少铅在肠道内的接触时间。

 

 

对于孩子的健康,当父母的是第一责任人,每一次掉发、每黑一颗牙齿,背后可能都是看不见的“健康杀手”。

 

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看到铅中毒的危害,别让孩子的饭桌上再出现“隐形毒源”!

 

文章作者:陌陌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来源:常笑健康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