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雄安8年,未来之城正崛起
“政事儿”公众号
2025-07-07 11:54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8个字所传达的意义不言而喻。雄安新区设立8年来,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截至2025年6月,雄安新区开发面积覆盖20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5395万平方米,4963栋楼宇拔地而起。目前,雄安新区已进入到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


从“一块地”绘就“一张图”,如今变为“一座城”,这是一座怎样的城?


绿色之城——雄安宜业宜居的城市底色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第一条提到“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雄安新区的底色。


“以水定城”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理念。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治理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重点实施“清淤疏浚、百淀连通、退耕还淀、科学补水、严密防洪”五大工程,白洋淀生态清淤总面积达24.86万平方米。


2021年8月18日,围绕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生态保护工作情况,国务院专门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作工作报告。这一年,白洋淀水质发生历史性变化,提升至Ⅲ类并连续四年巩固保持,稳居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截至目前,淀区野生鸟类达296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90种,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这里繁衍栖息。今年4月,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公布,白洋淀发现中国新记录种五月四节蜉,这种敏感型水生昆虫的出现,是白洋淀水生态系统持续向好的重要标志。


“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当这座新城的规划编制还在进行时,“千年秀林”工程就已启动。8年来,雄安新区绿化面积达74.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新区设立前的11%提高到如今的35%。


生态环境的优化是幸福生活的开端。近年来,新区群众见证了雄安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秀。不只是自然的绿,还有发展的绿。在雄安的城市建设中,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始终,一批新建建筑达到绿建三星标准或近零能耗建筑标准。从建成投用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到正在采用3D打印技术建造的“雄安之翼”大剧院,再到不久前投入运营的雄安体育中心,绿色低碳的建造技术被广泛应用。


如今的雄安,一座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加快构筑。“15分钟生活圈”应有尽有,迈出家门就可享受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休闲等服务。交通不堵车、林荫停车场、自来水直饮、小型足球场等“妙不可言”的场景随处可见。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街角公园,让“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的绿色生活触手可及。


人民之城——完善的保障把人才吸引来、留得住


优越的生态是引凤筑巢的基础,想要吸引来、留得住人才,还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


8年间,雄安新区加速推进医疗体系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造福一方百姓。


雄安宣武医院是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三校一院”交钥匙工程之一,是新区第一所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截至今年5月,共开设38个临床医技科室,年门诊量约19万人次,为新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据悉,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之中,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雄安院区)一期项目也在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已确定建设雄安院区。


教育与医疗一样,是打造宜居之城不可或缺的一环。2023年9月1日,由北京援建雄安的三所“交钥匙”学校——雄安北海幼儿园、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正式揭牌并第一次开学纳新。


在这里,雄安新区的孩子可以享受来自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体育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它不仅关乎身体健康,更与心理、社交、情感和认知的发展紧密相连。


为此,雄安史家胡同小学打造智慧体育场景,成立奥林匹克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基地,推行“出汗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心率监测设备实时追踪学生运动强度,确保学生每日有效锻炼时长达到教育部标准;建立运动技能分级认证体系,将跳绳、武术等纳入必修项目。


去年以来,雄安新区教育局还与河北省教育厅、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部门单位对接学校托管、教师培养、AI教育、家庭教育等合作事项,引入京津优质教育资源的步伐更快、对接更为紧密。


此外,“雄安一卡通”实现人社服务、就医购药、公共交通、图书借阅四大场景京雄互通,一卡在手,能办事、能领钱、能看病、能乘车、能消费,疏解人员和新区群众都能切切实实享受到便利和实惠。


雄安正在加快打造雄安人才工作新模式,构筑“产、才、城”融合的新生态,“雄才十六条”全面落实,引才聚才效应加快显现。


创新之城——新兴、前沿产业奠定未来竞争力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要承载什么?“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积极吸纳和集聚京津及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高新产业。”这是《规划纲要》对雄安新区的又一定位。


如何承接得住?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优化、医疗教育保障已经走在前面,如今到了建设与承接并重的阶段,雄安正在从“新区”向“创新之城”转变。“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贵在创新,成在创新。”


集聚创新要素。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正式挂牌运行,设立新型事业单位“雄安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事业单位+平台公司”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依托中电科54所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公共实验平台正式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完成即将投用,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雄安中心公共实验平台正在抓紧建设,整体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培育创新链条。2024年,雄安新区在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同年10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雁翎大街的办公楼正式投入使用;同年11月,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揭牌成立。中国时空、航天科技商业卫星等60多家上下游企业汇聚,一个重要的未来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独角兽企业梅卡曼德机器人公司,致力于为工业机器人装上“眼睛”和“大脑”。2024年将总部搬到雄安后,梅卡曼德与多家企业发起成立雄安新区中关村机器人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2025年6月10日,雄安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开园运行。已有5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入驻人工智能产业园、中关村科技园、AI创新大厦等平台载体。雄安新区将力争到2027年培育5家独角兽企业,带动一批创新型人工智能企业涌现。


雄安承接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要有三个方向:高校、医院、产业。创新产业的发展需要科研院校的支撑。在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第一批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雄安校区已陆续开工建设。此外,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语言大学5所高校的雄安校区也已完成选址。未来,北京地区向雄安疏解高校将达到15所。


未来已来,就在雄安!八年来,雄安新区拉框架、显雏形、展五新、聚要素、上台阶,一年一个新节点、八年发生了大变化!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正在加速形成,高端高新、引领未来的产业构架铺垫成势,一座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之城、人民之城、创新之城正在阔步走来。


来源:“政事儿”公众号


来源:“政事儿”公众号
原标题:雄安8年,未来之城正崛起
相关推荐
雄安发布文明旅游倡议书
新京号
场景驱动创新,前沿技术加速“智变”!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决赛落幕
新京号
场景汇上看未来:触摸未来城市的科技脉搏
新京号
“现实科幻巨著”!以科幻视角打开雄安…
新京号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一行在雄安新区考察
新京号
雄言:向着现代化未来之城奋勇前进
新京号
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丨110项垂直大模型前沿技术加速产业智变升级
新京号
乒超赛事见证拔节生长!文体事业点亮“未来之城”
新京号
新意盎然,奏响雄安夏日建设“奋进曲”
新京号
张国华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思伟一行举行工作座谈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