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良渚古城遗址:中华文明的曙光
大美V视
2025-07-07 13:38
进入大美V视阅读更多内容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良渚古城遗址(约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向世人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以稻作农业为支撑、具有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良渚古城遗址为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位于良渚文化分布区西南隅。这些遗址以大型土质建筑、城市规划、水利系统以及不同墓葬形式所体现的社会等级制度,成为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1936年,原浙江省西湖博物馆职员施昕更等人在其家乡杭州余杭县良渚镇的一处水塘里,发现一批以黑陶为特征的史前遗存。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家夏鼐将这处遗址正式命名为“良渚文化”,属于当时中国最早命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是为一次重大突破,使人们对良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而首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的玉琮、玉璧等玉礼器,将长期被视为“周汉古玉”的良渚玉器放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标,自此揭开了长期以来笼罩在良渚玉器上的神秘面纱。这些玉器数量众多、器型丰富、纹饰精美、工艺先进,不但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也为世界同时期所绝无仅有,影响深远。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期间,随着武进寺墩,上海青浦福泉山、松江广富林和浙江余杭反山、瑶山、汇观山、莫角山、塘山等一系列重要遗址的陆续发现和挖掘,都揭示了良渚文化是一个文明化程度颇高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复杂的聚落形态、组织结构、等级分化、宗教祭祀、礼仪制度和发达的物质资料生产水平以及精美的出土文物等,都彻底颠覆了学界此前对良渚文化发展水平的认知,将其视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发展程度最高的考古学文化之一。

 

 

1996年良渚古城遗址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约35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2016年3月,经专家实地考察确证,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距今已有4700年至5100年历史,这对研究良渚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进程意义重大。

 

遥想当年,智慧的良渚先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创造了辉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千年后的今天,掩于地底的华光又一点一滴重现于世,令人赞叹。

 

良渚古城的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由瑶山片区、城址片区、谷口高坝片区和平原低坝-山前长堤片区四部分组成的14.3平方公里的遗产区以及99.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2019年,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3届会议上,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9.09月刊

来源:大美V视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良渚古城遗址:中华文明的曙光
新京号
探寻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西辽河文化专业沙龙举办
文化
单霁翔走进首开城市更新会客厅,畅谈文化遗产活化之道
房产
用舞蹈讲述文物故事,舞剧《五星出东方》走进北大百年讲堂
教育
全国影响力媒体齐聚怀化,共探五溪大地文旅发展新篇章
时事
惊艳春晚,最高大奖!北大请你来看!
新京号
2025北京文化论坛重要成果发布!
新京号
【热点资讯】2025北京文化论坛重要成果发布!
新京号
2025北京文化论坛重要成果发布!
新京号
从首都到长三角,美国青年在“知・行”中读懂中国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