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暑期出境游,备好疾控推荐“小药箱”
新京报 记者 戴轩 编辑 张牵
2025-07-04 19:00

小暑将至,高温潮湿的环境易滋生细菌病毒,消化系统疾病相对高发。今日(7月4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健康问题进行释疑。


暑期亦是旅游高峰期。疾控专家提醒,出境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疾病风险,根据出行者的情况和旅行时间长短,准备好相应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拉肚子就要吃抗生素?协和专家辟谣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介绍,进入小暑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升高,雷雨多发,空气湿度逐渐增加。高温潮湿的环境易滋生细菌病毒,消化系统疾病相对高发,在此提醒大家要更加重视食品卫生,了解掌握夏季常见疾病防治知识。


对于“拉肚子就要吃抗生素”的说法,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李景南表示,这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问题。


急性腹泻大致可以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的腹泻。很多腹泻是因为饮食不当等导致的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和病毒,夏季高温,是细菌和病毒特别容易滋生的时候,所以在夏季腹泻里,感染性腹泻也不少见。


抗生素的应用局限在感染性腹泻的病人,它能把特定的细菌给杀灭。但如果是非感染性腹泻或病毒性腹泻,用抗生素不仅没有治疗作用,反而会杀灭肠道的有益菌,破坏肠道的平衡,或者加重腹泻症状,使病程迁延不愈。所以,抗生素一定要做好选择。


在家里判断腹泻是感染性或者非感染性,简单的方法是根据症状。如果是病毒性腹泻,一般为水样便,次数不是特别多,消化道症状轻微,在这种情况下,多注意休息,多喝水,吃点好消化的包括清淡的饮食,或者辅助益生菌治疗就能缓解。如果腹痛特别重,腹泻次数特别多,甚至出现发烧,或者大便有血,这时候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看是否为细菌性腹泻,选择性地针对哪种细菌感染进行治疗,才能使病情痊愈。


要注意的是,根据症状只是简单初步的判定,但很多症状有重叠、会变化,在出现不适时最好还是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来选择药物。


腹泻应当禁食吗?


有人说腹泻可以将感染的病原体排出体外,有清肠作用,因此在腹泻的时候可以暂时先不用进食。


天津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张颖介绍,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完全正确。在患肠道传染病时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这些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就说明我们的肠道正在与病原体进行“战斗”,腹泻确实是机体清除病原体和毒素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但是,当腹泻的时候完全禁食不可取,因为机体通过腹泻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同时,也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完全禁食,就容易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对于老人、儿童还有一些体弱多病的人群,则会引起一些比较严重的脱水,出现低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等问题。所以,当出现腹泻的时候应该及时适当地补充水分,喝一些含有电解质功能性饮品,也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适当食用一些比较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但是这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食用过生、过冷、刺激性、辛辣性、产生胀气或者油腻的食物,只有科学的饮食管理,才能够更加有利于我们身体的恢复。


当家里面出现腹泻病人的时候,不推荐其他家里的成员服用药物进行肠道传染病预防,但是可以注意在洗手的时候使用流动的水,暂时和病人分餐,不共用餐具。


出境游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疾病风险


暑期是出境游的高峰期。张颖提醒,在出行之前,市民需要了解目的地存在哪些健康风险,可以通过登录世卫组织的官方网站和其他卫生健康相关的官方网站查询旅行健康提示。也可以提前了解和咨询此次出行是否有必要接种相应的疫苗。


根据出行人员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旅行时间的长短,可以准备一些止泻药、退热药、防中暑药、抗过敏药、防晕车药等等,还有日常治疗药物也要带齐。再有,准备一些防蚊防虫用品、含75%的消毒湿巾,还有防晒用品。同时,也可以提前向当地的导游、当地熟悉的朋友咨询一下当地急救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就医的地点在哪里,以备不时之需。


在旅行过程中要注意饮食的安全问题及手部卫生,尽量喝开水。如果当地不提供开水,要选择瓶装水饮用。选择就餐地点要选择卫生条件比较好的餐厅。在当地旅行过程中,不要直接接触野生动物,有一些流浪猫狗非常可爱,但再可爱也不要去用手触碰它们,防止疾病传播。在旅行过程中要根据团队成员身体的状况合理安排游玩时间和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当旅游结束回国,入境时如果发现出现了发热、咳嗽、皮疹、呕吐、腹泻、关节疼痛等异常的症状,要第一时间向海关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报备,同时要配合海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测流调和诊治。在回国以后2至3周内,如果出现了刚才所说的那些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去就诊,同时要主动向医生提供出境旅游的情况,还有在境外接触的情况,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地进行疾病的排查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


不建议未成年人做医美手术


高考后,一些医疗机构会迎来学生群体。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王永前表示,不建议未成年人接受医美手术。


他表示,未成年人的生理状态还没有发育成熟,审美观也在形成的阶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容易受到外界宣传的影响,去盲目地追求不切实际的美容效果。同时,未成年人对手术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出现手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容易造成心理的创伤。因此,家长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健康自然的审美追求,避免“外貌焦虑”。同时要告知未成年人手术的风险。


如果因为严重的倒睫、上睑下垂影响视力,还是需要进行功能性的矫正,需要家长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


这些年高考以后总会有很多年轻人选择双眼皮手术。但双眼皮手术也可能有术后的效果不理想,有出血、血肿、感染、瘢痕增生,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到眼部的功能。另外,双眼皮手术的恢复期相对较长,一般3-6个月。术后3个月内是瘢痕的增生高峰期,可能引起线条不对称,肉条感、紧绷感、线条分叉等情况。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张牵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戴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玩家线路丨暑期绝不拥挤,探访三江之源·圣洁玉树!
新京号
新闻多一度丨女童感染“食脑虫”引关注 关于“食脑虫”你了解多少?
时事
猴痘疫情再起,中国药企准备好了吗?
健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