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享誉国际的三大指挥长野健、祖宾·梅塔、郑明勋将分别携手三大乐团,登台国家大剧院,为大家奏响经典歌剧、交响作品,肖赛冠军拉法尔·布雷查兹也将作为独奏嘉宾,为我们带来和他颇有渊源的莫扎特及贝多芬的的协奏曲。
01
长野健 x 汉堡国家爱乐乐团
Kent Nagano x The Hamburg Philharmonic State Orchestra
全能指挥 x 肖赛冠军
长野健(Kent Nagano)自幼浸润于东西方文化双重语境中。4岁习琴的他以教堂唱诗班指挥初露天赋,后攻读音乐与生物学双专业,科学与艺术的思维交织塑造其理性与感性平衡的独特视角。他追随小泽征尔、伯恩斯坦等巨匠,以全美艺术天才大奖奖金深化指挥研习,开启跨越欧美亚的传奇生涯。
长野健的职业生涯是一部“全能型指挥”的教科书。他的指挥风格既有东方禅意,又有德式的严谨。
在歌剧领域,他从法国现代歌剧到瓦格纳史诗均有建树:从梅西安歌剧《阿西西的圣方济各》世界首演指挥,到1988年任里昂歌剧院音乐总监期间,首演德彪西遗作《罗德里戈与奇梅涅》,再到2015年担任汉堡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后,推动的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四部曲全球巡演(2023-2026)。
而在交响领域,他始终贯通德奥经典与先锋实验。在执棒汉堡国家爱乐乐团十年间,他完成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录音,被《留声机》赞为“无懈可击的德奥之声”;其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诠释以冷峻弦乐织体与铜管暗涌张力,将晚期浪漫派的宿命哲思转化为结构严密的音响建筑。2017年委约维德曼创作清唱剧《ARCHE》,于汉堡易北爱乐厅首演,以电子音效拓展管弦疆域,斩获“德国古典音乐大奖”。
指挥之外,他也将对音乐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分享给更多的人。2021年9月,长野健发表了他的新书《我的人生十课》(10 Lessons of My Life),详细阐述了他与十位人物相遇与交谈的经历。而他此前出版的书籍《期待奇迹!》(Erwarten Sie Wunder!)则是对古典乐拥抱时代变革的呼吁。
若长野健是结构的塑造者,波兰钢琴家拉法尔·布雷查兹(Rafal Blechacz)则是诗意灵魂的诉说者。2005年,他以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史上唯一“大满贯得主”身份横空出世,包揽金奖及所有单项奖,评委甚至让亚军空缺以强调其卓绝。然而,他拒绝被标签化为“炫技大师”,而是以近乎哲思的克制重塑钢琴艺术。其演奏深受巴赫影响——童年习琴始于《平均律钢琴曲集》,复调思维深深烙印于他的音乐基因。这种训练使他擅长在纵向和声中剥离旋律主线,又在横向进行中赋予每个声部呼吸感。
从帕德莱夫斯基、阿图尔·鲁宾斯坦到齐默尔曼,肖邦大赛的传承谱系为他加持,但他更进一步:将肖邦的浪漫主义激情提炼为冷冽的诗意。
在莫扎特《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中,他摒弃浮夸的装饰音,以水晶般的触键勾勒第一乐章主题的阴郁轮廓,而第二乐章的咏叹调则化为形而上的冥想,半音阶的叹息被处理得如雾气般飘渺。面对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他避开常见的英雄主义诠释,转而强调作品作为“古典与浪漫裂缝”的二元性:华彩段落的凌厉八度展现“反抗”,而广板乐章的和声悬停则暗示存在主义式的诘问——这种解读与其对哲学的研究密不可分。
全能乐团
创立于1828年的汉堡国家爱乐乐团(The Hamburg Philharmonic State Orchestra),本身就是一部“德奥音乐活化石”。从勃拉姆斯亲自指挥其前身“汉堡爱乐协会”首演作品,到马勒、富特文格勒等巨匠留下艺术烙印,乐团在近两百年间将歌剧的戏剧性与交响的抽象性融为一体。1934年与汉堡市立歌剧院乐团合并后,它成为欧洲少数能同时驾驭歌剧、芭蕾与交响文献的“全能型乐团”,使其演奏兼具精准控制力与炽热生命力。
长野健执掌的十年(2015-2025),是乐团艺术蜕变的“黄金时代”。他推动两大革新:一是挖掘“本真演奏”的历史感,例如在贝多芬作品中采用自然铜管与羊肠弦,还原古典时期的音色棱角;二是拥抱当代性,委约约尔格·维德曼创作清唱剧《ARCHE》并在易北爱乐厅揭幕式首演,以电子音效拓展传统管弦疆域。
乐团的“全能性”更体现在对现当代作品的驾驭。维德曼《充满活力地》要求乐团在3分钟内切换多种音色状态:开篇弦乐弓杆击弦的金属噪音,呼应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节奏动机;中段单簧管微分音滑奏如电子音效,挑战传统管弦语法;而圆号突然爆发的和弦,又瞬间将听众拽回古典时空。这种极端转换,唯有经年浸润歌剧舞台的乐团方能举重若轻。
7月9日、10日,长野健与布雷查兹将携手汉堡国家爱乐乐团,带来两场主题音乐会:“回望与跨越”与“纪念贝多芬诞辰255周年”,演奏包括莫扎特、勃拉姆斯、贝多芬和维德曼的名作。
长野健、布雷查兹与
汉堡国家爱乐乐团音乐会
上下滑动观看⬆️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演出阵容
指挥:长野健
钢琴:拉法尔·布雷查兹
乐团:汉堡国家爱乐乐团
曲目
7月9日 19:30
2025漫步经典:“回望与跨越”
长野健、布雷查兹与汉堡国家爱乐乐团音乐会・I
《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K.405/4(改编自巴赫BWV 877)
莫扎特 曲
C小调第24钢琴协奏曲,K. 491
莫扎特 曲
钢琴:拉法尔·布雷查兹
——中场休息——
E小调第四交响曲,Op.98
勃拉姆斯 曲
7月10日 19:00
2025漫步经典:纪念贝多芬诞辰255周年
长野健、布雷查兹与汉堡国家爱乐乐团音乐会·II
充满活力地
约尔格·维德曼 曲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
贝多芬 曲
钢琴:拉法尔·布雷查兹
——中场休息——
A大调第七交响曲,Op.92
贝多芬 曲
02
祖宾·梅塔 x
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
Zubin Mehta x Orchestra del 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
@Wilfried Hösl
跨越世纪的指挥巨匠
祖宾·梅塔(Zubin Mehta)作为当代古典乐坛的“东方魔棒”,其艺术生涯堪称二十世纪下半叶指挥史的缩影。1936年生于印度孟买音乐世家,父亲梅利·梅塔是孟买交响乐团创始人,他自幼浸润于欧洲古典音乐体系,4岁习琴,16岁初执指挥棒。1954年赴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汉斯·斯瓦洛夫斯基,深研德奥传统,并受克莱伯、卡拉扬等大师点拨,淬炼出兼具理性架构与戏剧张力的指挥语言。
梅塔既有德奥根基的精密性,又有歌剧舞台的戏剧基因。他的传奇履历书写了多项乐坛纪录:25岁执棒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以色列爱乐三大知名乐团;执掌以色列爱乐五十载,将其锻造成世界级乐团;五度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并成为纽约爱乐任期最长的音乐总监,长达13年。其荣誉等身——十余家名团授予“荣誉指挥”,获肯尼迪中心终身成就奖、好莱坞星光大道授星,印证其文化摆渡人的全球影响力。
梅塔的指挥风格以音响的恢弘与细腻平衡著称。他自小接受了正规的小提琴和钢琴教育,并担任过低音提琴手,深谙乐队声部平衡,尤其擅长营造弦乐“人声般”的流动感与铜管的戏剧爆发力。在交响领域,他对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浪漫主义晚期作品的诠释被奉为典范。歌剧领域,他深化发展了“交响化戏剧”范式:在威尔第《阿依达》中,以铜管模拟战场轰鸣,弦乐弱奏勾勒尼罗河畔私语,将人声与乐队平等对话的张力推向极致。
他擅长将人声与乐队置于平等地位,而非传统的主从关系。在威尔第《命运之力》序曲中,他以铜管模拟宿命的怒吼,弦乐快速跑句如人物挣扎的喘息,纯器乐段落竟承载起完整的剧情脉络。这种“器乐人格化”的手法,被《留声机》杂志称为“人声与乐队平等对话的典范”。
@Michele Monasta-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
“亲兵”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
创立于1928年的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是意大利歌剧黄金时代的活态遗产。其前身“佛罗伦萨常驻交响乐团”由维托里奥·圭创立,1933年随欧洲第二古老音乐节“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更名为如今的乐团名,成为意大利歌剧演绎的权威符号。
理查·施特劳斯、斯特拉文斯基、潘德列茨基等巨匠选择乐团首演新作,奠定其现当代音乐的前沿地位。而富特文格勒、卡拉扬、伯恩斯坦、阿巴多等指挥传奇倾力执棒,穆蒂(1969-1981)与梅塔(1985-2017)两代大师掌舵近半世纪的引领,促使乐团踏向更高的艺术成就。
7月,乐团终身荣誉指挥祖宾·梅塔将率有着40年默契的“亲兵”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重返中国,为大家带来他们极为擅长的威尔第歌剧作品,以及柴科夫斯基、贝多芬、勃拉姆斯的经典作品,续写跨越世纪的舞台传奇,可谓诚意满满。
7月19日,梅塔将与乐团带来威尔第的歌剧专场。作为威尔第歌剧的“母语诠释者”,乐团深植意大利歌唱传统,将奏响《西西里晚祷》序曲、《命运之力》序曲、《阿依达》第二幕:芭蕾舞曲,及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
7月20日,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由2019年柴科夫斯基大赛获奖者——青年钢琴家安天旭担纲。此外,乐团还将演上演贝多芬《莱奥诺拉》序曲第三号、《第三钢琴协奏曲》,及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
祖宾·梅塔与
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音乐会
上下滑动观看⬆️
2025.07.19~20 19:30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曲目
7月19日“命运的回响”
《西西里晚祷》序曲 威尔第
《阿依达》第二幕:芭蕾舞曲 威尔第
《命运之力》序曲 威尔第
——中场休息——
E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4 柴科夫斯基
7月20日“德奥的浪漫”
《莱奥诺拉》序曲第三号 贝多芬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7 贝多芬
钢琴:安天旭
——中场休息——
C小调第一交响曲,作品68 勃拉姆斯
*以上内容以实际演出为准,仅供参考
03
郑明勋 x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Myung-Whun Chung x China NCPA Orchestra
他是朱里尼的继任者
韩国指挥大师郑明勋(Myung-Whun Chung)——继承了意大利的优秀传统,他被许多业内人士视为指挥大师朱里尼的衣钵继承者。四十多年来,郑明勋执掌过的一流乐团遍及欧洲、亚洲和美国。他也被广泛视为继小泽征尔之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亚洲指挥家,与小泽征尔、祖宾·梅塔两位前辈并称为“亚洲三杰”。2027年起,他将成为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音乐总监。
郑明勋出生在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家庭里,姐姐郑京和、郑明和都是享誉世界的提琴家,而他本身也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曾于1974年获得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银奖。随后赴曼尼斯音乐学院和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并于1979年成为指挥大师卡洛·玛利亚·朱里尼的助手,在洛杉矶爱乐乐团工作。两年后,他被任命为副指挥。
郑明勋以追求高雅的音乐气质、细腻的旋律线条和严谨的布局勾勒为特色,手势简练优美,散发着学者风度。处理音乐的方式既细致认真又挥洒自如,十分善于协调声部之间的高低起伏关系,声音层次透明,韵律精微而又不乏激情,仿佛中和了两位姐姐的性格特点。
郑明勋十分擅长法国印象派与现代作品、意大利与法国歌剧,以及浪漫主义的交响作品。此外,郑明勋对管风琴作品和管风琴背景的作曲家,有自己的解读。他不仅精通管风琴在交响乐中的功能化运用,也认为布鲁赫纳和梅西安的音乐同时有着宗教与文化符号的双重美学本质。他与梅西安的私交也颇深。
这位享誉世界的指挥大师,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大剧院的常客,多次率名家名团在此登台献艺。他曾携德累斯顿管弦乐团,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自弹自指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带给许多资深乐迷难以忘怀的美好体验。
7月26日、27日,他将再度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登台国家大剧院,演绎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选段)、圣-桑的《管风琴交响曲》及陈其钢的管弦乐组曲《五行》。
他们是国内双栖标杆
自2010年3月建团以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NCPAO)一直以交响、歌剧两栖而闻名。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诞生于2010年3月,首任首席指挥由中国交响乐界的奠基性人物陈佐湟担任,为乐团奠定了最初的职业化根基。仅两年后,指挥家吕嘉接过指挥棒,并以音乐总监的身份引领乐团成为交响、歌剧两栖且富有中国气韵的大团。
2024年,为致敬布鲁克纳诞辰200周年,乐团启动了《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唱片计划,收录了2016年至2024年期间录制的九部作品,被国际乐评誉为“中国推广布鲁克纳的历史性事件”。
而2024年启动的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全本制作,堪称中国歌剧界的“登月工程”——将为期两年、横跨四个乐季的计划,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文化胆魄的宣示。
真正让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区别于西方名团的,是其对中国当代音乐生态的深度耕耘。十五年来,他们以委约创作搭建作曲家与公众的桥梁,催生五十余部新作,形成一条清晰的中国音乐演进脉络:陈其钢的《江城子》将苏轼词作的苍凉化为女高音与乐队的时空对话,《五行》以五元素哲学重构音响宇宙;赵季平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让秦腔悲鸣融入交响织体,《第二琵琶协奏曲》则似古画中的工笔与写意在弦上交融……
乐团也合作过诸多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莱里·捷杰耶夫,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郎朗、王羽佳、陈萨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已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2025年8月,乐团将携手指挥家郑明勋、钢琴家刘晓禹展开欧洲巡演,亮相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桑坦德国际音乐节、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等欧洲舞台。
7月26-27日,乐团将率先在国家大剧院开启启程演出。届时,郑明勋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将带来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陈其钢管弦乐组曲《五行》,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选段),及圣-桑《C小调第三交响曲“管风琴”》。此外,欧洲巡演还将上演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
郑明勋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欧洲之旅
上下滑动观看⬆️
2025.7.26/27 19:30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演出阵容
指挥:郑明勋
管风琴:汉斯约尔格·阿尔布莱希特
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曲目
陈其钢
管弦乐组曲《五行》
普罗科菲耶夫
《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选段)
--中场休息--
圣-桑
C小调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交响曲”,Op. 78
文章来源:橄榄古典音乐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