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国博开展

新京报 记者 浦峰 展圣洁 编辑 张鶯
2025-07-02 18:03

7月2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瑞士驻华大使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天文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办的“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开幕式,7月3日起对公众展出。图为嘉宾观看各类概念月球车。

艺术家使用SDSS项目的退役铝板创作的动态艺术装置。斯隆数字巡天(SDSS)是始于2000年的一项大型天文观测项目,综合应用数字成像、光谱及光纤技术,用于收集近处和远处天体发出的光线。由于这种光线非常微弱,因此SDSS在望远镜的焦平面上使用了穿孔铝板,每块铝板上有600多个与天体对应的小孔用来瞄准恒星,再通过光纤与光谱仪相连,可一次性获得数百个天体的光谱数据。

嘉宾观看南宋天文图碑拓片。此图为南宋宁宗朝礼部尚书黄裳依据实测资料绘成星图,星图共刻1434颗恒星,还绘有赤道、黄道、二十八宿区线以及银河的界线。此图远比欧洲同时期的星图更为系统和完整,现代天文学家通过计算机比对,确认其星位与现代星表高度吻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影像装置作品《星际时钟》。作品通过计算地球、空间站、月球、火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模拟同一束阳光在不同天体上呈现的光影变化,让观众感受星际旅行中的时间流逝。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实验博物馆学实验室作品《宇宙碰撞》。《宇宙碰撞》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望远镜采集的约500幅深空影像为数据基础,借助碟形顶投影、光学增强模块等技术,使螺旋星云结构、星系碰撞过程等天体现象可视化呈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品《平行时空舱(系列)》。

展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明抄本《宋天文书》。《宋天文书》为北宋官修的天文星占著作。《宋天文书》分为十五卷,共六册,内容记载了北宋有关天体认知、天文仪器制作、天体测量、历法改革等内容,为北宋天文学成就的重要资料。

记者 浦峰 展圣洁 摄影报道
编辑 张鶯 校对 张彦君

大家都在看

动物科普专家追忆珍·古道尔:生活朴素,去年90岁访京自己拎包

北京站派出所联合多部门开展安全出行宣传活动

守护长城脚下交通要道十八年,民警为游客筑起平安防线

普京回应特朗普称俄“纸老虎”言论:那北约又算什么?

两女子爬野山迷路,北京怀柔消防紧急救助

大众点评“必吃榜”发布国庆首日寻味数据,烟火小店流量暴涨

应对公园景区大人流,东城公安建立走失儿童和失物快速响应机制

北京通州警方护航双节假期,严打黄牛倒票、无证导游等扰序乱象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