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大巨头关于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的争论还在延续。6月30日晚间,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发文《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该公司对包括旗下“润百颜”在内的六款市场热销产品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显示当前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称“没有标准,不代表没有科学方法去验证,更不代表能以无法测量推脱责任。”
此前在6月23日,巨子生物发文承认“公司现有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在某些方面已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难以完全适配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高标准和高要求,需要不断优化迭代”,或想为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重组胶原蛋白之争”画上句号。
截至发稿,面对华熙生物提出的检测方法,巨子生物未进行回应。
华熙生物晒“润百颜”重组胶原蛋白含量检测方法
华熙生物在文章中指出,公司联合国家级权威检测及标准规范制定机构,以“润百颜紧致充盈次抛精华液”为试验样本,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HPLC-HRMS)技术,对其重组胶原蛋白含量进行了严谨检测,还对采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严谨的方法学验证,“此举旨在为行业及监管部门未来制定科学、统一的检测标准和方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针对该检测方法能否有效避免“复杂基质干扰”、能否“精准找到”重组胶原蛋白、能否保证过程准确无误三大核心问题,华熙生物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其中,关于复杂基质干扰的问题,华熙生物表示,复杂配方中的“基质干扰”或“基质效应”,通过此次检测采用的“基质匹配标线法”得以有效去除。同时,得益于“特征肽段”的高特异性,结合HPLC-HRMS技术,能够快速确定特征肽段的保留时间及精确质荷比,并通过串联质谱进一步确认其氨基酸序列,从而排除假阳性结果的干扰,因此“能精准找到重组胶原蛋白”。此外,该公司还对此次检测在方法学上进行了特别优化,进一步有效降低了方法的系统误差,令“检测方法和过程能保证准确无误”。
最终,华熙生物表示,由该国家级权威机构出具的详尽报告明确指出,通过HPLC-HRMS技术,并采用“特征肽段-基质匹配标线法”,经严谨测试,其送检润百颜紧致充盈次抛精华液样品中,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原料的含量测定结果为0.60mg/g(即0.06%)。“需要说明的是,该产品中的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在配方中本来即为微量添加原料,所以添加量符合规范。另外,该结果也说明即便在复杂基质中的微量添加也可以精确定量。”
值得关注的是,华熙生物还与上述国家级权威机构合作开展了“行业摸底性质”的测试,对包括润百颜在内的六款市场热销产品进行了初步验证。鉴于部分企业尚未提供标准重组胶原蛋白样品,所以主要采用了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为避免所谓‘商战’的浅薄认知与抹黑,我们暂时隐去了检测结果未达标的产品品牌名。”
检测结果显示,当前市场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华熙生物称,接下来将在初步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测试与确认工作,“一方面为国家统一的检测标准和方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和监管部门合作做好准备。”
巨子生物承认局限性,将逐步公开原料与成品的关键技术参数
这场关于重组胶原蛋白的争论,可以追溯到5月17日。彼时,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直指9家券商机构发布的10篇行业研报存在误导性“结论”,而文中罗列的券商研报大多以“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为主要内容展开。
不久后,随着美妆博主“大嘴博士”的加入,“战火”持续升级。面对“巨子生物涉嫌严重造假”“重组胶原测不到”等指控,5月24日晚间,可复美发布“告消费者书”,称其已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1947-2025《重组胶原蛋白敷料》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测,多批次检测结果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
6月4日,巨子生物发布《致每一位信任巨子生物的朋友:关于我司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检测结果的说明》,公司委托多家权威检测机构,参考中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1947-2025《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和团体标准T/ZGKSL 004-2023《化妆品用重组胶原蛋白原料》中所规定的方法,对多个批次的产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可复美胶原棒1.0与可复美胶原棒2.0的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同时,巨子生物表示,在相关标准尚待完善的背景下,“支持所有学者对科技应用的有益探讨,理解所有同业对于行业自律的理性呼吁。”
6月23日晚间,巨子生物再发声明称,随着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增长,“公司现有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在某些方面已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难以完全适配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高标准和高要求,需要不断优化迭代。”
同时,巨子生物指出,将联合科研机构加速推进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的优化与验证;逐步主动公开原料与成品的关键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数据,赋能行业发展,接受大众监督;持续参与化妆品用重组胶原蛋白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目前来看,两大巨头的争论还未结束。华熙生物在最新发文中称,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仅仅以‘没有统一标准’为由,而不提供替代的、可验证的解决方案,或者拒绝接受外部的检验,不仅是一种逃避验证的行为,更是对可监管性的挑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铮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