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6月30日,“做文明有礼通州人——‘副中心因我而美’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暨首批‘副中心好市民’命名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活动命名了首批930位“副中心好市民”。
6月30日,首批“副中心好市民”命名活动举办。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去年,通州区启动“副中心有我”社会文明风尚培育三年行动,构建起好人好事发现、宣传、示范、激励“全链条”培育体系。区级放大“通州榜样”品牌效应,深挖“副中心警察”“交通榜样”等行业先锋;各街道乡镇广泛开展“副中心好市民”推选活动,形成“一‘潞’向上 源于有你”等特色品牌22个,建立“社区(村)周举荐、街镇季度推、区级半年命名”工作机制。网格员、楼门长走家串户搜集凡人善举线索1450条,推选“副中心好市民”930人,各街道乡镇向先进典型所在单位和子女所在学校寄送表扬信635封,形成“表扬一个人、带动一家人、影响一群人”的涟漪效应。
活动现场命名了首批930名“副中心好市民”,市区领导为好市民代表颁发荣誉证书。他们中既有文明交通的引导者、垃圾分类的践行者,也有社区环境的守护者、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获得这份荣誉让我深受鼓舞,未来会继续带领贤妈智囊团扎根社区,多开展妈妈们便于参与、孩子们也喜欢参加的公益活动。”“副中心好市民”代表李玉昆说。
“副中心好市民”身上体现了孝老爱亲、勤俭节约、友爱邻里、热心公益、诚实守信、绿色环保、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移风易俗等优秀品质,彰显了良好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副中心好市民”代表现场宣读《文明有礼“通十条”倡议》,向全体市民发出加入“文明同行者”队伍的邀约。
通州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西雪莲表示,此次发布《文明有礼“通十条”倡议》,让其成为市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准则。下一步,通州区将持续创新载体、搭建平台,鼓励和带动市民提升文明素养,推动“通州好人”向“通州人好”转变,努力把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