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桃花源:中国的乐园思想》| 每日一书
新京报 编辑 李永博
2025-06-29 17:10
阳光炙热而明亮,空气中弥漫着夏天独有的热烈。我们与你一样,期待着盛夏的来临,也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刚刚过去的5月,我们为你精选了16本好书。本篇为其中的《桃花源:中国的乐园思想》 。

图片

《桃花源:中国的乐园思想》

作者: (日)川合康三译者:赵力杰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25年4月


推荐理由:


在中西方文学与思想史上,都有书写“美好之地”的传统。日本学者川合康三认为,以《桃花源记》为代表的中国“乐园”文学,与西方托马斯·莫尔等人为代表的乌托邦写作既有相似,亦有区别。虽说两者都强调“有乐无苦”,但乌托邦相对来说还是有更强的政治属性,试图使这种“有乐无苦”转化为现实可能的共同体。与之相对,“乐园”则更追求隐逸与个人的怡然自得。这种差异,也体现出中国文化深刻的特点。传统士大夫满心抱负,却在官场的险恶与黑暗面前失落,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挣扎。


本书提纲挈领地梳理了中国的“乐园”思想,从古代的理想国到陶渊明的桃花源,再到后世如韩愈、苏轼等对桃花源意象的再书写,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一个隐秘但关键的精神象征,“乐园”如一块棱镜,折射着不同时代士大夫的心绪。不过,川合康三也评述道:“《桃花源记》是一部描绘个人和团体都得到了幸福的作品,后世几乎没有相似的作品。这反映了士大夫首先关心的是现实政治的问题,即使梦想着另一个世界,也无非是国家太平或个人安乐这两者之一。而对触及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的乐园,士大夫们并没有去寻求。”


撰文 / 刘亚光

编辑 / 李永博

校对 / 王心

相关推荐
临终关怀之难,从医学到哲学层面
文化
秦汉史的“复调”:汉承秦制下的儒法国家
文化
学生喜欢的北大教授,她的书房很有趣!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7月15-21日文艺资讯 | 交响激昂,国粹悠长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