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7日,美食家、专栏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蔡澜实名认证微博发布讣闻称,“我们敬爱的蔡澜先生于2025年6月25日(六月初一),在亲友陪同下,于香港养和医院安详离世。遵从先生意愿,为免叨扰亲朋,不设任何仪式,遗体已火化。在此感谢各位对蔡澜先生的关怀。”
蔡澜认证微博截图。
蔡澜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一生作品众多。而在这之中,即将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于七月出版的《不一定要有意义:蔡澜的人生经验》,可能是其中唯一一部将他的家人家事、亲师好友交往故事和人生经验一同分享给我们的书。
人生不过七件事,吃、喝、穿、住、行、娱、书,蔡澜说吃好喝好日子才能过好,但并非大吃大喝,不过是“浅尝”二字;他说种花种草,任何事情做到懂透,做上三年都是娱人娱己……做任何事情都拼尽全力去做,做就有成功的机会,不做就不会有;所有的好坏得失,我经历,我得之,我遣之,我放下。这一切,不一定要有意义,才是最大的意义。
以下内容节选自《不一定要有意义:蔡澜的人生经验》,为蔡澜于2005年8月18日,也就是他的生日当天,为自己所撰写的履历。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不一定要有意义:蔡澜的人生经验》
作者:蔡澜
版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预计2025年7月出版)
我申请到中国澳门居住,官方要我一个履历。我至今幸运,从未求职,不曾写过一篇。当今撰稿,酬劳低微,与付出之脑力、精力不成正比,既得书之,我唯有借助本栏,略赚稿费,帮补帮补。
蔡澜,一九四一年八月十八日出生于新加坡,父副职电影发行及宣传人员,正职为诗人、书法家,九十岁时在生日那天逝世。母为小学校长,已退休,每日吃燕窝、喝XO干邑,九十几岁了,皮肤比儿女们白皙。
姐蔡亮,为新加坡最大学府之一南洋女中的校长,其夫亦为中学校长,皆退休。兄蔡丹,追随父业,数年前逝世。弟蔡萱,为新加坡电视台的高级监制,亦退休,只有蔡澜未退休。
妻方琼文,亦为电影监制,已退休,结婚数十年,相敬如宾。
蔡澜从小爱看电影,当年新加坡分华校和英校,各不教对方语言。为求听得懂电影对白,蔡澜上午念中文,下午读英文。
在父亲的影响下,蔡澜看书甚多,中学时已尝试写影评及散文,曾记录各国之导演监制及演员表,洋洋洒洒数十册。资料甚为丰富,蔡澜被聘请为报纸电影版副刊编辑,所赚稿费用于与同学上夜总会,夜夜笙歌。
蔡澜十八岁留学日本,就读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科编导系,半工半读,得邵逸夫爵士厚爱,命令他当邵氏公司驻日本经理,购买日本片到中国香港放映。又以影评家身份,作为评审员参加多届亚洲影展。当年邵氏电影愈拍愈多,蔡澜当监制,用中国香港明星,在日本拍摄港产片。蔡澜后被派去韩国某地和中国台湾等地当监制,其间背包旅行,流浪多国,增广见闻。
邹文怀先生自组嘉禾后,蔡澜被调返中国香港,接替他担任制片经理一职,参加多部电影的制作,一晃二十年。
邵氏减产后,蔡澜重投旧上司何冠昌先生,担任嘉禾之电影制作部副总裁,其间与日本电影公司拍过多部合作片。成龙在海外拍的戏,多由蔡澜监制,成龙电影一拍一年,蔡澜长时间住过西班牙、前南斯拉夫、泰国和澳大利亚,一晃又是二十年。
蔡澜发现电影多为群体制作,少有突出个人的例子;又在商业与艺术间徘徊,逐渐感到无味,还是拿起笔杆子,在不费一分的纸上写稿,思想独立。
《东方日报》的龙门阵、《明报》的副刊上,皆有蔡澜的专栏。《壹周刊》创办后,蔡澜每周二篇,一篇为杂文,一篇为食评。蔡澜也从第一天开始在《苹果日报》写专栏至今。
蔡澜写食评的原因是老父来中国香港,饮茶找不到座位,又遭侍者的无礼,于是发愤图强,专写有关食物的文章,渐与饮食界搭上关系。
蔡澜的食评的影响力,让众多餐厅将其文章放大打印作为宣传海报,有目共睹。
报纸和杂志的文章结集为书,二十多年下来,至今已有一百种以上,销路如何,可从出版商处取得数据。蔡澜知道的是其书被内地大量翻版,年前香港地区“中央图书馆”亦曾收集翻版书数十种,供应商被海关告发定罪。
十多年前,蔡澜与好友倪匡及黄霑制作电视清谈节目《今夜不设防》,收视率竟超过百分之七十。后来又在电视上主持《蔡澜人生真好玩》,得到好评,继而拍《蔡澜叹世界》的饮食及旅游节目,由此得到灵感,从影坛退出后办旅行团,以带喜欢美食和旅行的团友们到世界各地吃吃喝喝为生。
之前,蔡澜参加过中国香港电台的深夜广播节目,由何嘉丽训练其广东话,对后来的电视节目甚有帮助,所操粤语方被人听懂。
中国香港电台每周一的《晨光第一线》中,蔡澜由各地打电话来做节目,名为《好玩总裁》,多年来未曾中断。
任职嘉禾年代,何冠昌先生有友人开茶叶店,想创品牌茶种,请教蔡澜意见,蔡澜调配了玫瑰花、枳椇和人参须,以除普洱茶的腐味;提供给订茶商,被认为低级,不被接受。蔡澜因此自制售卖,命名“暴暴茶”,有暴饮暴食都不怕之意。商品进入日本,特别受欢迎,在横滨中华街中出现不少赝品,亦为事实。继而蔡澜出品了饭焦、咸鱼酱、金不换酱等产品。
日本方面,富士电视制作的《料理铁人》,邀请蔡澜当评委,多次国际厨师比赛都由他给分,所评意见不留余地,日本称他为“辛口”,很辣的意思。
数年前,红磡黄埔邀请蔡澜开一家美食坊,一共有十二家餐厅,得到食客支持。蔡澜带旺附近后,又新开了三十多家菜馆。
闲时,蔡澜爱书法、学篆刻,得到名家冯康侯老师的指点,略有自己的风格;学西洋画时,又曾经结识国际著名的丁雄泉先生,亦师亦友,教授其使用颜色的技巧,成为丁雄泉先生的学生。蔡澜爱画领带,以及爱在旅行皮箱上作画。
蔡澜交游甚广,最崇拜的是金庸先生,有幸成为他的好友之一。
蔡澜数年前去到中国澳门,有举办国际料理学院的计划,与日本的烹饪大学合作,但未成功,爱上中国澳门的悠闲生活,开始在当地置业。
中国澳门蔡澜美食城筹备多时,终于在二〇〇五年八月四日开幕。
以上所记,皆为一时回忆,毫无文件资料支持。学校文凭,因长久不曾使用,亦失踪迹,其中年份日期也算不清楚。蔡澜对所做过的事情,负责就是。
原文作者/蔡澜
整合/何安安
编辑/张进
导语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