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7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6月(截至6月25日),我国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降水呈“东多西少”分布。有3次较强区域暴雨过程;两轮高温过程主要影响华北、西南地区;生成台风显著偏晚、登陆偏早。
预计未来十天,江南中东部、华南中东部、江淮、江汉东部等地有高温天气,局地日最高气温达40℃以上。此外,未来十天强降雨区将进一步北抬,西北太平洋面可能有一个台风生成。
■气温
截至6月25日,6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9℃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绍,6月(截至6月25日)全国平均气温21.1℃,较常年同期偏高0.9℃,与2022年并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
除东北地区西部及内蒙古东部等地气温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气温偏高,其中华北南部、黄淮及新疆等地偏高2℃至4℃。新疆(25.0℃)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四川(23.1℃)和山东(26.2℃)为第二高。全国有10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6月历史极值,其中重庆潼南(41.4℃)、四川合江(40.7℃)等17站达到或超过40℃。
整体来看,6月以来有两次高温过程影响我国,分别为4日至18日和21日至24日。
中央气象台预计,6月30日至7月5日,江南中东部、华南中东部、江淮、江汉东部、黄淮东部和南部等地有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有35℃至39℃,局地达40℃以上。
■降雨
6月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4%
6月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5.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4%。降水偏多区主要位于东北至华北北部和长江中下游、华南南部等地,梅雨区降水明显偏多,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五成至2倍;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新疆、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偏少五至九成。
具体来看,湖北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安徽为第三多;新疆为历史同期第三少。吉林、江苏、湖北、贵州等地有30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6月历史极值。
月内,我国共发生3次较强区域暴雨过程,均发生在南方,其中6月17日至23日的过程为特强等级,西南地区东部至黄淮一带、华南等地出现强降雨,南方多地河流发生超警洪水,绥江上游怀集段发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黄淮大部气象干旱缓和或缓解,目前,西北地区东部及河南西北部、四川东部、重庆西北部等地存在中至重旱,局部特旱。
预计未来十天,强降雨区进一步北抬,华北、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雨增多,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三至七成,局地偏多1倍左右;其中7月2日至4日降雨过程强度较强,局地有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此外,我国西南地区、华南西部仍持续多降雨天气。
■台风
今年台风生成显著偏晚、登陆偏早
今年台风生成显著偏晚、登陆偏早。6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2个台风,较常年(3.6个)偏少,1个台风登陆我国。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于6月11日生成,较常年(3月25日)显著偏晚,13日以强热带风暴级在海南登陆,较常年(6月27日)偏早,具有路径复杂、二次登陆、雨量大、影响广等特点。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代刊介绍,预计6月底到7月初,西北太平洋面可能有一个台风生成。目前数值预报不确定性较大,气象部门将密切关注预报调整情况。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