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科技创新效能如何?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报告
新京报 记者 吴为 编辑 张牵
2025-06-27 18:13

日前,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相里斌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作了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科技创新效能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健全,稳步推进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优化整合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据报告透露,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实力进一步增强,2024年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2.2%,出口额超过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工业机器人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6.3%。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


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快转型。截至2025年4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4亿吨,累计成交额440.5亿元。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9.8%。2024年,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输送绿电超4000亿千瓦时,为全球提供了80%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关键零部件。


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创新发展生态不断优化。深入推进劳动力、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构建有力支撑科技产业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持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一体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深入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在77所高校布局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试点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139个特色学院,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45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超过6000万人。


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


报告显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包括具备显著制度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为进一步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


具备坚实产业基础,我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具备广阔市场空间,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7%,持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具备丰富人才资源,我国每年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高校毕业生数量超过500万人,稳居全球第一。


报告提出,下一步,将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张牵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京举行
第一看点
民营经济促进法今起施行,全国多地开展专项行动、出台民企新政
时事
啤酒企业财报:高端化维持不变,即时零售提供增量,行业淡季逆袭
消费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全面启动,建议将如何办理
时事
孤儿助学扩面提标,民政部全学段保障|新京公益4月播报
公益
新闻8点见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系应美方请求;一揽子金融政策出炉
时事
谋局布新 聚焦各区各系统2025年重点工作(六)
新京号
中国高等教育 | 龚旗煌:从理念到实践:人工智能赋能下的高等教育创新探索
新京号
全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
第一看点
市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946件建议意见,如何办理?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