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老的南护城河上,一艘充满科技感的无人割草船正开展作业,另一艘无人水草收集船紧随其后,将割断的水草卷入船舱。6月26日,记者从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获悉,水务部门将逐步在南北护城河、通惠河、土城沟等河道实验并推广无人割草船等新型设备。
6月26日,北京南护城河,无人割草船和无人水草收集船一前一后,配合作业。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割刀后置,防止水草缠绕
从外观上看,无人割草船挺炫酷,黑色船身搭配蓝色线条,船的中部呈圆弧状,里面“装”着船桨,驱动船只行驶。船尾是高高竖起的用以割草的割刀,另有一片割刀横着置于船底,与竖起的割刀形成“T”字形结构。
北京市水科院城市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副主管张蕾解释说,传统的割草船割刀位于前面,无人割草船将割刀后置,这样可以减少水草对割刀的缠绕,即使有缠绕,竖起的割刀也能对水草进行有效切割。竖起的割刀能实现自动升降,最深可伸至水下85厘米。
割完的水草怎么收集?传统收割船一般是割、收一体,而无人割草船则实现割、收分离,也就是说,割草船在前面作业,收草船在后面将割断的水草收集起来。
记者看到,收草船的外观更接近于普通船只,但同样是无人驾驶。不过,它有两条长长的“臂膀”,“臂展”达到15米。船只在行进过程中伸开“臂膀”,然后逐渐收拢,将漂在水面的水草收集起来,卷入船舱,最终运到岸边的收集区。张蕾介绍,船只最大收集量为500公斤。
避障距离30米,夜间也能“看”清障碍物
夏天是水草生长旺季,水草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可一旦水草枯萎,若不及时清理,则会影响水质。因此,夏季清理水草是水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张蕾介绍,无人割草船“上岗”后可有效降低人工作业风险,割、收分离的设计提高了作业效率,打破过去无人割草船需要人工进行水草上岸转移的流程限制,实现水环境运维管理关键环节的无人化和智能化。
同时,无人割草船让夜间作业新模式成为可能。张蕾说,“以南护城河为代表的北京城市河道是市民亲水的主要水域,船只日间作业与市民亲水活动之间容易形成互相干扰”,而夜间作业能够在保证水环境质量的同时,为市民日间尽享亲水空间提供更加适宜的条件。即使夜晚作业,无人割草船也能准确感知周围是否有障碍物,避障距离为30米。
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副主任阴悦介绍,除了试点应用无人割草船,城市河湖管理处还结合河道水草分布、生长情况以及市民亲水热点区域等因素,制定《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水草管控技术管理办法》,加强对水草的科学化、精细化管控。同时,实现集打捞、清运、无害化全过程环保绿色运维处理,更好地提升水环境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实现水清岸绿的河湖美景。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