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教育强省建设,高等教育是关键的“龙头工程”。当前,广东正以“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为战略支点,从思政教育创新到学科集群建设,从科研成果转化到拔尖人才培养,全面激发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在这场教育赋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进程中,广东白云学院紧跟时代步伐,在人工智能浪潮中主动求变,不仅新增智能车辆工程、智能建造等前沿专业,更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OBE教学改革、强化党建引领等举措,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据悉,该校2003年至2014年曾连续 12 年位居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首位。随着2025年招生季的到来,广东白云学院对外公布今年招生计划——普通本科开设60个专业,计划招生7979人,其中新增智能车辆工程、智能建造两个专业,专业设置均紧贴湾区产业需求,成为众多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招生亮点:
新增两大前沿专业 紧跟人工智能浪潮
2025年,广东白云学院普通本科共开设60个专业,计划招生7979人。其中面向广东省招生7396人,其中选考物理3893⼈、选考历史1988⼈、美术类统考590⼈、体育类统考300⼈、播音与主持统考150人,表(导)演类95人、中职升本科300⼈。面向外省地区招生583人(湖南、湖北、⼴西、四川、浙江、江西、福建、海南、江苏、 贵州、安徽、新疆、河北、山东、河南、西藏)。在专业设置方面,新增智能车辆工程、智能建造2个专业。
此前,《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广东白云学院前瞻性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发展所急需,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为培育和发展新的生产力提供坚实的支撑。
据介绍,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是广东白云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延伸与升级,紧贴时代前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建设规划,围绕车联网技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前沿方向,培养能在智能车辆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产品研发、系统集成与调试、测试评价、技术支持及运维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智能建造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而新增设专业,属于土木类特设专业,在土木工程专业基础上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ICT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广东白云学院推进新工科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两个新增专业的设立,不仅体现了广东白云学院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国家战略的办学理念,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和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充分助力学生在人工智能推动的社会变革中占得先机。
专业设置:
新工科新文科双轮驱动 “微专业”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新增两大专业之余,广东白云学院也一直以契合地方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加快专业结构优化步伐。数据显示,近三年新增专业 10 个、停招专业6个、撤销专业3个,形成了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动态调整更加科学的学科专业和人才支撑体系。就在今年6月,广东白云学院艺术与科技、网络与新媒体、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虚拟现实技术、摄影等5个专业成功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这也是该校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广东省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方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的重要举措。
除此之外,在新工科建设方面,该校也增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专业,获批建设省级智能制造卓越应用型专项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每年选拔 30 名学生,培养从事智能制造应用创新性工作的卓越人才。新文科建设上,则增设数字经济、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深化文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造,2024 年获批开设艺术与科技专业并立项省级未来艺科人才创新班质量工程项目,计划每年培养不少于 60 名学生,适应区域经济对文科数字化卓越人才的急切需要。
在常规专业之外,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促进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学校也开设多个微专业课程,以 “小而精” 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主修专业之外,掌握一门新技能,助力学生打造“第二成长曲线”。据了解,当前该校已开设的微专业包括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的无人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艺术设计学院的数智时尚设计和文化创新设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AI 大模型与视觉应用和鸿蒙系统应用等,这些微专业的设置既为同学们跨专业、跨学科打下基础,也帮助学生为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产教融合:
17 个产业学院深嵌湾区产业链 华为等龙头企业共建校企合作高地
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作为扎根大湾区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广东白云学院积极响应广东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产业学院建设,赋能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学校与华为正式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建华为ICT学院;2024年5月,大湾区虚拟现实公共产业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基地)揭牌,积极探索虚拟现实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同年6月,学校与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建设的广州轻钢集成建筑研究院揭牌成立,进一步带动学校相关学科的建设、科研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的深化……数据显示,该校目前已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17个产业学院,这些产业学院紧贴行业需求,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成为产教融合的实践高地。
据介绍,华为ICT学院依托华为全球领先的5G、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资源,打造“理论+实践+认证”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数字化技术精英。学院建有国产云、鸿蒙、通信+X实验室,实现华为自主技术嵌入课程,开源平台共享,构建开放技术生态,并将时下最“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轻量化、低成本部署到实验体系中,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此同时,就在今年,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深圳华中数控、广东诚飞智能科技与该校智能制造工程学院达成深度合作;广州提迈克白云电力电子也与该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艺昊影业与传媒学院、奥联服务与艺术设计学院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培育适应湾区发展的人才生态。
深化拓展产教融合上,该校扎实推进基于OBE教育理念、人工智能与人才培养相互赋能的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共识,并不断做实“3+1”企业实践教学,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通过一系列举措的深化,广东白云学院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数据显示,广东白云学院近三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均高于平均水平,且在广东省同类院校中表现突出;毕业三年内平均创业率达8.3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彰显出学生强劲的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满意度逐年上升,其中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由78.27%提高到80.3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由91.67%上升到95.19%,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校毕业生“上手快、后劲足”,高度肯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白云学院大数据学院2021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学生沈泽宇日前成功斩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QS世界排名第40位)数据科学专业硕士录取通知书,这一突破不仅彰显了个人实力,更是该校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注脚。
人才培养:
立德树人工程润心铸魂 双师双能教师启智赋能
优质人才的脱颖而出,离不开学校先进培养理念的持续滋养。实际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政治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建设教育强省的核心课题。当前,广东正在全面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广东白云学院也不断推进思政教育创新,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结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在今年3月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2024年度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交流活动结果上,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晓红老师的参赛作品《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密码》获得本科组三等奖。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继2021年、2023年后,第三次在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荣誉,充分展示了学院在思政课教学领域的深厚积淀。
在“思政教育”之外,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师资队伍的辛勤耕耘。据悉,白云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该校现有教职工1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多人,高级职称占比30%,硕士以上学位占比91%,双师双能型占比41%。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二级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27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优秀教师41人、“百千万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行业工作两年以上经历的教师500余人,其中来自华为、腾讯、中国电信、中国石油等知名企业的高级人才40多人。与此同时,学校也通过扎实的党建引领,以及开展学风建设“七大工程”、“榜样白云”示范引领工程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在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广东白云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和显著的产教融合成效,也获得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当前学校已进行了第二轮的评估,在广东民办高校中走在前列。
学生生活:
从赛场到社团,成长之路多姿多彩
日前,广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女子篮球乙A组比赛中,广东白云学代表队夺得冠军,创下了该校在女子篮球项目上的最佳成绩。此次省大运会的辉煌战绩,是广东白云学院长期坚持“五育并举”、体育强校的丰硕成果,展现了白云学子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据悉,广东白云学院体育学院成立于2021年,目前已获得全国攀岩十佳俱乐部、全国扁带运动推广示范单位、中国柔道协会柔道特色学校、广东省壁球队训练基地、广州市龙狮传承基地、广州市白云区“广东醒狮”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等荣誉称号,为广东体育强省建设注入了蓬勃动能。
体育赛场的辉煌,仅是白云学子全面发展的一个侧面。在创新创业领域,学校在“互联网+”大赛获奖数量居全省民办高校前列;学校2次入选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在志愿服务方面,已有多个服务获评省级重点项目;在艺术舞台上,学生作品多次斩获全国大奖;多个社团也成为学校的特别“宝藏”和“资源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发挥……这些丰富多彩的育人成果,共同诠释着广东白云学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也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目前,广东白云学院拥有两个校区。西校区坐落于广州市空港经济区(白云区江高镇),距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仅需20分钟车程,距广州市中心仅需30分钟车程,交通极为便利。北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高校园区,紧邻知识城,地铁可直达校园。学生宿舍配备空调、热水器、宽带以及独立卫浴、衣柜、电脑桌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4至6人共同生活学习,相伴成长。
当前,广东白云学院(院校代码10822)2025年招生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广东白云学院,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