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预计今年中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多发强发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牵
2025-06-25 11:30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6月25日是2025年“全国低碳日”,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报告显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预计2025年中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将呈多发强发态势。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高约 1.55℃,首次超过 1.5℃温升红线。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共同影响下,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湿气候特征明显,雨涝灾害突出,多地发生破纪录或造成严重灾害的高温、暴雨、台风、寒潮、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给中国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亟须全面提升气候适应能力。 


在6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2024年,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区域格局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并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印发实施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39个试点城市积极探索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同时,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并启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早期预警旗舰项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


报告显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预计2025年中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强对流天气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将呈多发强发态势,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安全造成的风险将更为显著,适应气候变化形势更为严峻。下一步,将进一步提升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提高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加强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稳妥推进重大战略区域和重点脆弱区域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有序完善财政、金融、科技支撑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大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编辑 张牵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高温桑拿天还将持续加码,北方是否进入“暖湿化”时代?
时事
新闻多一度丨闰六月其实是“时间补丁”?天热和闰六月有关吗?
时事
如何提振农村投资和消费?北京市政协委员提出建议
北京
我国梅雨季全面开启 今年梅雨进程偏早
第一看点
我国中东部高温仍处于鼎盛阶段,专家解读预报温度与体感温度差别
时事
临泉的雨总是“爽约”,真相来了→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难退的邮轮船票;“棉密码”卫生巾检出超高含量硫脲
时事
干旱、高温、干热风,今年的夏粮如何夺丰收?
乡村
自然资源部: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抓实抓细
时事
近200斤“瓜王”刷新历史纪录,背后有哪些种植密码?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