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弃夫潜逃》|每日一书
新京报 编辑 申璐 李永博 罗东
2025-06-24 11:24
阳光炙热而明亮,空气中弥漫着夏天独有的热烈。我们与你一样,期待着盛夏的来临,也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在过去的5月,我们为你精选了16本好书。本篇为其中的《弃夫潜逃》。

《弃夫潜逃》

作者:[美]马钊

译者:孔祥文

版本:万镜|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5年4月


推荐理由:


从1937年到1949年,战乱中的北平城陷入持续的社会混乱。由于粮食及重要生活用品出现结构性短缺,贫困问题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城市管理体系改革之声此起彼伏,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妇女在诸多缝隙之间勉力维生。她们迫于生计而离家出走,又或弃夫潜逃,有时还可能卷入各类灰色经济或犯罪活动,在类似大杂院的公共空间中逐渐建立起邻里网络。她们既脆弱,又韧性十足。


在北京档案馆卷宗的边边角角中,历史学者马钊补全了这些底层妇女的生活图谱。作者对历史生活经验的关注,远远超过对理论研究的兴趣。北平底层妇女的战时生活,为今天的读者描摹了一群长期处于“权力外围”的女性,她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组织起抗争的历史。在作者看来,这些离家出走的妻子们的生活表明,改革运动倡导者关于妇女解放的华丽辞藻,在很大程度上与20世纪40年代居住在北平大杂院里人们的日常挣扎无关。她们不是任何革命话语的素材,也并非出于某种“现代性”的表达,而是展现了一个人在面临机遇与威胁时的自发反应,按照自己的方式在一个由男性设计和管理的世界寻求突围。从这个角度而言,她们对城市社会和道德结构的影响不亚于任何一场女性主义运动中的激进声音。


撰文/申璐

编辑/李永博

校对/王心

相关推荐
《弃夫潜逃》:战乱之下,底层妇女的困境与自救
文化
初夏“桌上鲜”!错过等一年!
新京号
1947-1949:瞬间抓拍与永生难忘
新京号
1947-1949:瞬间抓拍与永生难忘
新京号
“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政权是如何维系的?
文化
香港的“报”与“刊”是如何呈现香港的?
文化
“守墓女儿”出现:在今天谈论母女关系意味着什么?
文化
“奥派”死了?过气的先知还是被低估的信条
文化
20年前的今天,一位社会学家走了,他的学术人生既喧嚣又孤独
文化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史?从蔡元培到王逊——现代中国的美育理想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