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读《白鹿原》:活着就是生命最大的意义
新京报 编辑 王硕
2025-06-13 08:29
4月23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新京报社发起的“我重读了一部经典”活动启动。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回归经典,再次深入研读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经典作品。新京报将每月对活动投稿作品进行遴选,择优展示。

陈忠实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深受关中文化影响,对关中乡土文化有着执着的坚守,同时他也关注历史中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并对此进行深切的反思。他的作品《白鹿原》更是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人性洞察,荣获茅盾文学奖。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特殊背景兴起了“反思文学”的创作潮流。这种潮流影响了90年代的长篇创作,使得这些作品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白鹿原》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潮中诞生的,它代表了这种反思的新高度,成为了一部史诗性的作品。


在陈忠实看来,“缓慢的历史演进中,封建思想、封建文化、封建道德化为乡约、族规、家法、民俗,渗透到每一个乡社、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家族,渗透进一代又一代平民的血液,形成一方地域上的人的特有文化心理结构。”可以说,这种“乡约”精神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心理结构,构成了《白鹿原》的基础质地,人物气质、性格类型、行为动机都受此制约。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嘉轩就是白鹿原,一个人撑起了一道原。通过白鹿两家的矛盾纠葛来组织情节。白家以白嘉轩为代表,鹿家则以鹿子霖为代表。两家人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小说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渭河平原50年的变迁和中国农村的斑斓多彩。


《白鹿原》的寻根主题、人之生存的悲剧性、民族命运史和心灵史等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小说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和中国文化的深刻价值。


在艺术成就方面,《白鹿原》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力图展示生活原生态、揭示出纷繁社会中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规律。情节曲折、突出了人物命运的不可臆测。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白鹿原》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佳作。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人性洞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悲欢离合,也让我们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文化的多元性。同时,《白鹿原》也告诉我们:活着就是生命最大的意义,只有顽强地活着,未来才有希望;而觉醒则是走向新生的开始,它让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看到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也让我们在历史的沧桑中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世界里,我们要像白鹿原上的百姓一样,拥有坚韧的生命意志和绝望中透着希望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气质。在《白鹿原》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文化的精髓和中国文化的深刻价值。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深度,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和文化传承。


文/沈子蒙 首都体育学院学生

编辑 王硕

校对 刘军

相关专题

“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2025年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

相关推荐
一个村寨女孩的“解放日志”
文化
请记住:国庆节的前一天,是烈士纪念日——
新京号
请记住:国庆节的前一天,是烈士纪念日
新京号
秦海璐:用“王郁”缅怀隐蔽战线无名英雄丨塑造英雄
娱乐
在加速“失范”的世界,如何“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文化
死亡和凋亡不应是儿童文学的“禁区”
文化
“悦读雅集”相约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 带您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
新京号
终点是我的起点:一位父亲的临终告别
文化
她带着这片土地上100多年的沉重,飞了起来
文化
以文立心,首都大学生“我重读了一部经典”活动百篇优秀作品出炉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