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两区”建设五周年,这些数据告诉你北京金融业变化
新京报 记者 黄鑫宇 编辑 王进雨
2025-06-12 22:39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6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两区”建设五年来发展成效专场。其中,五年来北京金融业取得的成效和展现出的变化引人关注。


据北京市委金融办公室副主任、市委金融工委委员、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潘琍介绍,当前北京金融业法人机构、从业人员数量、金融业总资产、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指标,均居全国第一。2024年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154.2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创近五年之最;今年一季度金融业增长8%,占GDP比重17.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


另外,“两区”建设以来,累计服务推动约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京落地,包括全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安联资管、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全国首家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直接设立的保险资管公司保德信保险资管、全国首家新设的外商独资期货公司摩根士丹利期货、全国首家新设的外商独资券商渣打证券等。


2024年,北京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集中发布“五篇大文章”近百项系列政策和三年行动方案,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关于北京在科技金融领域取得的成果,潘琍介绍,2024年末北京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新设8支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等;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即AIC)股权投资试点,达成初步意向基金规模530亿元,储备项目120个,已完成设立基金10只,落地规模近100亿元。


准确而言,“两区”是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最高水平开放实践,是“五子”联动关键一子。“两区”建设中,金融是重中之重,开放试点措施占比近40%。五年来,在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首都金融部门着眼于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以“两区”为牵引,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凝心聚力抓改革、全力以赴促发展。


除了上述北京金融业数据上出现的变化外,多个“首单”“首项”也成为“两区”建设五年来,北京金融业发展的显著标签。


例如,北京设立了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海外平行基金,落地全国首单公租房领域公募REITs,率先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再如,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本外币账户合一试点等政策也纷纷率先在京“破冰”,高低互补的跨境资金池政策框架更加稳固,惠及107家跨国公司集团。


北京还率先在全国建立信托财产登记机制并落地多单试点案例,实现“从无到有”的首创突破,为行业解决长期存在的信托财产确权难题,提供了“北京样本”。


特别是,这五年中,北京金融法院的挂牌成立、北交所的开市运行,为北京金融业发展画出意义深远的一笔。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擦亮‘北京服务’品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潘琍表示。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黄鑫宇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五大重点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北京
北京已有13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上线,占全国总量近35%
北京
CBD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占全市近一半
北京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A级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打造记
财经
“五一”致敬最美劳动者!这些集体与个人获表彰!
新京号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徐晨:以“北京服务”为主线对标国际规则
北京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散文丨核能,书写时代史诗
新京号
《北京日报》聚焦:政企同心 双向奔赴 推进石景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新”而行
新京号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正在成型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