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这种癌,可防可治,每年夺走8万中国女性的生命,关键是我们没做好这些事情
常笑健康
2025-06-09 16:59
进入常笑健康阅读更多内容

每年的6月9日,是“世界女性生殖健康日”,目的就是呼吁女性关注自身健康。而女性的各类健康中,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杀手。香港乐坛天后梅艳芳就被宫颈癌夺走了生命……究竟它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样威胁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宫颈癌。

 

 

简单认识宫颈癌

 

宫颈癌又称子宫颈癌,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的女性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近53万,约25万女性死于宫颈癌,其中发展中国家占80%。而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13.5万,其中8万人因此死亡。

 

但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宫颈癌的发生,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是高发区常连接成片,各省宫颈癌相对高发区的市、县也常有互相连接现象,总的趋势是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

 

而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各国、各地报道也有差异,我国发病年龄以40~50岁为最多,60~70岁又有一高峰出现,20岁以前少见。但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女性将成为宫颈癌的受害者。

 

 

宫颈癌发病原因有哪些?

 

1、HPV病毒感染

 

HPV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是某一类型病毒的统称。HPV中的40种可以感染生殖器部位,部分种类具有引发宫颈癌的很高风险。大多数情况下,生殖器感染了HPV病毒后都可以自愈,所以并没有什么危险。但是如果感染某些HPV并转成慢性,就有可能引发宫颈细胞的病变,这种病变可能导致癌症。全世界范围内,90%的宫颈癌是由HPV病毒引发的。

 

HPV病毒非常常见,绝大多数有过性经历的人不论男女都会在人生中某个阶段感染上HPV。因为这种病毒具有潜伏性,所以有可能在一次性经历被传染后,会携带HPV很多年。使用避孕套能降低感染的可能性,但却不能完全阻止病毒的传播。HPV也可能会引发外阴、阴道、阴茎、肛门、口腔部位的癌症。

 

 

2、性行为

 

18岁以下的女性,宫颈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如果过早进行性生活,容易增加对致癌因素的敏感度,加大患子宫癌的几率。

 

性伴侣过多也是女性患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之一。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性伴侣≥10个的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大大增加。

 

如果性伴侣患有阴茎癌,或性伴侣曾与患有宫颈癌的女生有过性接触,则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3、月经及分娩因素

 

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多次人流等。

 

4、吸烟

 

吸烟作为HPV感染的协同因素,可能会让病毒感染变成持续感染,增加宫颈癌的患病风险。

 

5、生活习惯不当

 

宫颈癌发病率增高,逐渐年轻化与女性精神压力大、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等有关。休息不好,身体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入侵。

 

6、遗传

 

许多患宫颈癌的女性,她们的姐妹和母亲往往发现患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疾病。

 

7、长期大量使用避孕药

 

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

 

 

8、免疫缺陷与抑制

 

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9、其他病毒感染

 

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

 

1、阴道不规则出血

 

阴道不规则流血,或者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绝经后的阴道出血。一般外生型癌出血较早,内生型癌出血较晚。

 

2、接触性出血

 

部分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上,已生育过的妇女),可能会出现同房出血和妇科检查后阴道出血。

 

3、阴道分泌物(白带)异常

 

大多表现为白带增多,并伴有颜色(混有血色)和气味(恶臭)的变化。

 

晚期患者可以出现阴道大出血、腰痛、下肢疼痛、下肢水肿、贫血、发热、少尿或消耗恶液质等临床表现。

 

 

宫颈癌的5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感染了HPV病毒就会患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病与HP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但是,感染了HPV并不一定会患宫颈癌,HPV有100多种亚型,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50%~90%的HPV感染可在感染后的数月至2年内被免疫系统清除,不会导致长期的危害。

 

 

误区二:宫颈糜烂会变成宫颈癌

 

宫颈糜烂在已婚妇女中非常常见,女性在做体检时一般要求宫颈活检,很多女性认为宫颈糜烂会发展为宫颈癌,因而对宫颈糜烂感到非常恐惧,其实两者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误区三:不重视妇科检查

 

女性感染HPV病毒一般经过5到10年左右才能发展为宫颈癌,只要在此期间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建议育龄期女性务必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细胞学 (TCT)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尤其是对于宫颈癌的易发人群,更不可掉以轻心。

 

 

误区四:“蛛丝马迹”视而不见

 

宫颈癌的早期症状与宫颈糜烂很容易混淆,可能不会引起患者的任何不适,偶尔出现接触性出血、白带异常也没有到医院检查,没有引起注意,以致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专家提醒,育龄期女性应该学会关注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有时虽然只是“蛛丝马迹”,却有可能藏有隐患。

 

误区五:打了HPV疫苗后还需要进行筛查吗?

 

打了疫苗也要定期筛查。因为HPV病毒有100多个型别,现有疫苗重点是针对高危型HPV 16和18进行打击,即便是9价疫苗也并不能100%预防宫颈癌。由于其他HPV型病毒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即便接种过疫苗,还是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HPV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下留言。

 

作者介绍

 

 

华克勤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简历:担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上海妇产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委、卫生部4级妇科内镜培训中心主任、上海市妇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擅长妇科微创、肿瘤内分泌等医学研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技创新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导师。


来源:常笑健康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大口呼吸春天》:劳动者的诗与歌,及其压抑与创造性
文化
“美国原装、可消结节”胶囊调查:功效存疑,境外电商无此产品
消费
我的孩子就要在痛苦中死去,能否让他最后安宁
新京号
对话卜卫:她的田野
新京号
北大同学小说首作,登上《人民文学》
新京号
“虚无”意味着无限的空间,无限的能量|专访叶锦添
文化
《医院是座动物园》:在医院,从未间断的关于“活着”的故事
文化
在祖国“心脏”当民警,他们各个有绝招
时事
时间和纸上,写一些新的符号
文化
2024,他们离我们远去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