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新闻8点见丨端午“六一”假期攻略来了;高考“AI监考官”如何“断案”?
新京报 编辑 魏冕
2025-05-30 19:49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端午假期将至,又恰逢六一儿童节,假期天气如何?在北京可以去哪里玩?端午“六一”手拉手,这份假期指南请收好。


端午假日期间,北方大部地区总体适宜旅游出行。其中,华北、东北中南部、黄淮东部、西北地区东北部及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大部等地旅游出行适宜度气象等级将达到“最适宜”或“适宜”等级,且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可达到“较舒适”以上,适合出行及户外露营等旅游活动。


预计端午假日期间,中东部地区将有一次较大范围降水过程,湖北东部、江南、广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河南西南部、安徽中部、贵州、云南东部和西部等地会相继出现较强降雨,旅游出行气象风险等级较高。


陶然亭公园花舟上线。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供图


具体到北京,5月30日天气继续热“晴”不减,南风附和。双休日天气“画风”改变,多云到阴天成为主基调,雨水也在局地“搞偷袭”。周六西部北部有阵雨;周日山区领取“阵雨盲盒”;6月2日(周一)依旧有分散性雷阵雨,出门带伞有备无患。


这个端午假期,传统节日恰逢六一儿童节,北京密集安排了各类民俗活动和亲子活动,“看·见殷商”与“如是莫高”等多个重磅展览更是点燃了市民文旅游览的热情。据介绍,这个端午假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悠悠端午情·京彩夏日行”为主题,统筹全市文旅资源,将推出1700余场活动。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打造“游花海、逛民俗、趣六一”的双节游园“饕餮”,从满城月季到龙舟竞渡,从非遗手作到亲子互动,让各年龄段的市民都能在假日公园中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共享亲子欢乐。阅读全文>>>




又到粽叶飘香时,又是一年端午至。提到粽子,或许我们都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的悲壮之举,又或是吃甜还是吃咸的“世纪难题”。你知道吗?自古以来,粽子的口味发生了哪些变化?



更多阅读


专题丨粽香竞渡迎端阳 这份假日攻略承包你的仪式感




2025年高考即将拉开帷幕,据悉,江西、湖北、广东等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行为分析和数据预警。AI监考官上线,会如何监考?从高考前到考完,高考考场上还有哪些“黑科技”?


2024年,广东率先启用了高考考场实时智能巡查系统,为考场织就了一张无死角的智慧监控网络。2024年广东省高考考场实时智能巡查系统项目交互经理杨少林介绍,在考试中,一旦AI识别出考生或监考员的异常行为,系统会立即发出警告,包括异常行为的类型、发生的考场及具体时间,并将违规行为人用红框标出。


监控系统会自动截取异常行为前后20秒的录像片段,供监控员进一步确认。若确认存在违规行为,监控员将打印处置单并递交给副主考。副主考确认后由流动监考员现场确认并采取措施。这一智能监考系统显著减轻了监考老师和视频监控员的工作负担。往年通过肉眼排查监考,不可避免地会忽视一些小动作,漏掉很多信息。但AI会精确地识别我们各种异常行为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其实除了“AI监考官”之外,从考生考前,到进入考场,再到结束考试都有数字“黑科技”,为考生保驾护航。


2024年的高考试卷从北京发往全国,中国邮政全程运送,警察全程开道,武警全程护航,北斗卫星全程跟踪。运送车队出发之前,其行程已经提前规划好,车内外更是遍布摄像头。所有的运输车辆都在一个巨大的物联网中,这个物联网中有各种的传感器以及信息传输设备,其中,每辆车的车载GPS设备都将实时传输自己的位置、几乎不含死角的视频会通过无线网络实时的传输到指挥中心。阅读全文>>>




在治安管理处罚领域,挨打还手就会被认定为互殴吗?现实中许多人的疑惑,也是山东淄博一家饭店的老板张琳(化名)四年多来寻求的答案。


2020年11月22日晚,醉酒的刘某进入张琳饭馆,用桌子起啤酒瓶盖。张琳担心损坏桌子,递上起瓶器劝阻,刘某随即情绪失控,摔瓶辱骂并殴打张琳,张琳用啤酒瓶反击。最终,经鉴定刘某左侧面部有1厘米的划痕,构成轻微伤,要求张琳赔偿4万元。


这起治安处罚案件,最初被山东桓台县公安局认定为互殴,刘某行政拘留六日;张琳行政拘留五日,罚款200元。张琳不服,提起行政诉讼,认为《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其“用啤酒瓶将刘强头部打伤”“殴打他人的违法行为成立”系认定事实错误,请求依法撤销。


监控视频显示,刘某掐住张琳脖子将其按倒在地。央视新闻截图


当地法院一审、二审及再审均驳回张琳诉求。此后,张琳向桓台县人民检察院提出监督申请。受理案件后,山东省、市、县三级检察院抽调办案力量,组成办案组。检察机关调查后认为,刘某率先施暴,张琳在紧急状态下反击,行为符合正当防卫。山东省检察院依法提起抗诉。


2024年4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认为,张琳的反击行为属于免受正在进行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违法侵害行为,具有防卫性质,不能与刘强构成相互斗殴行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互殴行为。法院全部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意见:撤销原判决,撤销原行政处罚决定。


既然从法律上看,“还手即互殴”是一种误解,为什么这一误解如此广泛,甚至还有人将其当成知识来“普法”?这或许是基层执法过程中,简单地将还手认定为互殴的情况并不少。


多位专家提到,治安案件中很少认定正当防卫,“缺乏法律依据”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并未明确列出“正当防卫”条款,这在制度层面造成了一种“空白”。阮齐林认为,这导致在处理轻微暴力冲突时,办案机关往往因为缺乏明确法律依据,影响到具体运用。


互殴和正当防卫都有“受到攻击后再暴力还击”的特征,也造成了该类型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区分。但从本质上看,两种行为却是截然相反的,一是不法行为,一是与不法行为作斗争。是否构成互殴,不能只看动作,而要追问起因与责任划分。


多位专家呼吁,应在下一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中,正式增列正当防卫条款,明确其适用条件和判断依据,从而为一线执法提供法理支持,也为公众提供明确预期。治安领域的正当防卫同样需要被看见、被讨论、被落实。让基层执法和公众都意识到:哪怕只是一起饭馆里的口角冲突,只要存在明显的不法侵害,依法反击就应被承认为权利,而不是简化为“互殴”。阅读全文>>>




5月25日,北京第八十中学学生李浩榕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登山史上首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未成年男生,同时获得国家健将级运动员称号。


在社交平台上,李浩榕的事迹收获了不少网友的点赞。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有钱人家孩子的“奢侈项目”,是家长选择的新鸡娃“赛道”。客观来说,这是对登山运动的误解。如果只要花钱就能完成登顶,那李浩榕也不可能由此被评为运动健将了。与作为旅游项目的登山运动完全不同,专业登山运动对运动员的攀登技巧、体能有很高的要求,也是对运动员意志的磨炼。


李浩榕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图/微信公众号“游美营地”


从事登山运动,当然需要不菲的投入:购买运动装备、长期的训练,都需要经费,这和练习滑雪、网球一样。因此,能选择这些运动项目的,都是非常“小众”的学生群体,一方面要看学生本身的兴趣、天赋,另一方面要看家庭的经济实力、父母的支持力度等。李浩榕长期参与登山运动,如果没有家庭充裕的财力支持,肯定也是难以为继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看待这些问题时就必须从“家庭经济实力”的视角切入。这反而容易忽视孩子自身的努力和兴趣的驱动。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培养各领域的拔尖人才,应该在教育公平基础上,鼓励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发展,鼓励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规划。


如果用“赛道说”来看待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本质上还是“鸡娃”思维。其实,要培养孩子成为某一行业、运动的拔尖人才,恰恰要摆脱“鸡娃”思维,因为如果没有孩子的兴趣、天赋、热爱作为基础和前提,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逼迫孩子去上培训班、从事某项运动,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所以,从李浩榕身上,除了看到“经济实力”外,更要看到其身为个体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我国青少年个性、多元的一面。而不必动辄拿个例去印证某种刻板印象。阅读全文>>>




乙游狂揽万千女性玩家!从纸片人到3D男友,国乙不但加入打怪战斗、推理解密,更让玩家捏脸定制“专属爱情”。



但爆火背后暗藏争议:抽卡概率遭质疑、饭圈互撕、氪金鄙视链……这场“为爱付费”的狂欢,究章是为心动买单,还是掉入概率陷阱?视频>>>




近段时间,美国特朗普政府对著名常春藤盟校——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进行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打压,引发了全球性关注。


据财联社报道,当地时间周四(5月29日),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一名法官发布一项命令,“叫停”了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外国学生的政策。该法院法官艾莉森·伯勒斯当天就该案举行听证会。法院网站最新信息显示,此前发布的临时限制令将继续有效,待各方协商并提交提议供法官下一步审议之后,将发布最终的初步禁令。


这是4月1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拍摄的哈佛大学校园的一处大门。图/新华社


5月25日、26日和28日,特朗普接二连三在社交平台发布情绪激动、措辞尖刻的言论,指责哈佛校方“招收了太多对美国一点也不友好的外国学生,而且不像哥伦比亚大学那样乖乖听话”,嘲笑哈佛“不听话,还在挣扎反抗,每次挣扎反抗都会再损失2.5亿美元”,威胁将把更多原本拨给哈佛等名校的联邦资金转给职业学校等,声称哈佛大学的外国学生比例应限制在15%左右(2024—2025学年有6793人,占比27%)。5月27日,美国政府又宣布将削减哈佛大学1亿美元的联邦合同。


之所以打压哈佛,特朗普本人及其心腹给出的公开口实,包括“打击反犹太言行”“停止接纳不认同美国的学生”“停止为美国的对手和敌人培养人才”,但许多分析家指出,上述主张更多意在迎合特朗普最核心、最坚定的支持群体——以贫困、教育程度低和思想保守为特色,俗称“红脖子”的底层白人。


他们普遍蔑视学校教育尤其是精英和高等教育,认为自己之所以生活不如意,是因为“无耻的外国人抢走了我们的工作和钱”。不仅如此,他们普遍仇视以常春藤盟校为代表的“贵族教育”,认为正是它们“引狼入室”,招收了过多“来抢钱抢饭碗的国际生”,主张削弱国际生扎堆的名校、盟校,把省下的钱“普惠”给“红脖子”喜闻乐见的职业学校等。


特朗普政府针对哈佛大学的打压措施不断升级、扩大和反复,势必增大美国留学产业的不确定性。一些留学中介机构指出,眼花缭乱的限制措施让许多准备上美国高校的留学生不知所措,让辛苦读到毕业季的在校生无所适从,不论作出任何选择都无疑会平白付出巨大代价,而且未来政策走势也同样充满悬念和未知数。


可以想象,如此局面持续一段时间,将从根本上削弱美国高校和高科技研究体系“全球掐尖”的能力,动摇这个“智力输入型国家”赖以强大的根本。阅读全文>>>


编辑 魏冕 设计 朱静晖 校对 李立军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