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新密公交司机称补贴未落实,公司:系政策调整无法发给个人
新京报 记者 黄依琳 编辑 陈晓舒
2025-05-22 20:22
郑姓负责人认为2024年新规发布后,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是给到公司,不可能给到任何一位挂靠车长。他解释,按项目规定后,可能只有电池更换涉及到具体车主,其他都属于公司业务。

5月20日,“开胸验肺第一人”张海超在个人视频号发布视频反映,近5年一直没收到作为公交司机的补贴款。


这位曾经以开胸验肺的方式换来工伤赔偿款的尘肺病人,已经开了11年公交车。他说自2020年至今,针对公交车的补贴一直没落实。


张海超向记者提供了若干份红头文件,其中一份由河南省财政厅发布的《关于预拨2023年度农村客运补贴和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支出预算的通知》中提到,预拨给新密市2022年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补贴为110万元,并要求各省辖市财政局加强资金管理,尽快拨付到位。


新密市财政局一位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钱目前应该还在财政局账上,但该局不负责分配资金,需要本地交通运输局提出资金申请。记者随后致电新密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告知会有公交公司回复。


随后张海超所在公交公司一位负责人联系新京报记者,称张海超没有收到补贴的根本原因是政策调整。2015年至2019年,补贴按标台(车辆换算单位)发放,2021年到2025年,补贴按照项目分配。按照这位负责人的理解,如今这部分补贴款是发给公交公司,“不会发到个人手上。”但他也坦陈,政策调整后,该公司一直也没有收到补贴款,年年亏损。


记者发现,2024年发布的《河南省农村客运补贴和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并未明确规定补贴款发到个人还是公司。目前双方各执一词。


上述负责人称,张海超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后,有关部门已于5月20日开会讨论研究此事。


张海超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张海超:补贴近五年没着落,开公交难以为继


今年44岁的张海超曾被媒体称之为“开胸验肺第一人”。2009年为鉴定自己患职业性尘肺病,张海超做了肺部活检,换来了120万元的工伤赔偿款。


2014年,张海超用部分工伤赔偿款和银行贷款,在河南省新密市买了一辆电动公交车,挂靠在新密市城市公交公司运营至今。


开公交车生意好时每天约有200元的收入。但经历了新冠疫情,特别是网约车、私家车、共享电动车日益参加,公交客流每况愈下。他所在的线路单程15公里,票价一元,生意最惨淡的时候一天收入不到百元。


张海超所面对的公交运营困境在全国多地较为普遍。据2015年三部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其中提到2015年-2019年补助标准为,根据车型及车长,可获每车每年4万到8万元不等的补贴。


此后2022年,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调整农村客运、出租车油价补贴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各省级财政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细化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具体管理办法。


为此,2023年,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河南省财政厅发布红头文件《河南省农村客运补贴和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政策实施方案》,提及2021年-2025年进行政策调整,发放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其中一部分用于支持各地城市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运营。


2024年上述两部门推出了进一步的细化规定《河南省农村客运补贴和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规定了具体计算方式和分配方式。


张海超认为,这些补贴款是专项资金,为了保障公交车基本运营,财政部门根据公交车成本,按照地区的经济状况,公交车的行驶里程和运营成本,减去实际票价收入,亏损部分由上级财政部门补贴。2015年开始,他每年拿到6万左右的补贴款。


然而从2020年开始至今,补贴一直没着落,张海超仅收到针对免票人群给到司机的补贴每月1800元,这笔钱远不能弥补其运营亏损状态。尤其是疫情初期,除了司机,还配有一个安全员,但一天票价一共才卖几十元。


张海超称,每年他个人需承担保险、电费、向公交公司缴纳管理费、车队劳务费、车辆维护等各项费用六万至七万余元。车票收入每年约六万元。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每天拿回家的钱只有120元,早已筋疲力尽,负债累累。


张海超介绍,这些年新密市城市公交公司的公交车数量从2018年的192台锐减到如今的55台,大量公交车被卖到省外或做报废处理。如今有很多线路,市民无公交车可坐。


张海超收到了信访受理短信,却没有收到新密市交通运输局的答复。受访者供图


公交公司:补贴不会发到个人手上,公司也未收到款项


为了解决问题,这两年张海超奔波于信访办、交通局、财政局等多个部门。


据张海超提供的材料显示,2024年底,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的一位负责人对其表示,不管是挂靠车辆还是政府经营车辆,补贴标准一视同仁,补贴款应给到实际运营车主。该负责人还致电新密市财政局,称补贴均已发放到新密,督促其在2025年春节前把补贴资金发放。对方回复称,款项落实需要交通局核算如何分配,再经由财政局拨款,会和交通局再反映。


新京报记者致电该负责人,他表示,省财政厅一般把补贴款给到市财政局,再由该部门来分配。


新密市财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省财政厅拨付到市财政局的资金会存在账户上,需要市交通局提出资金申请,其中需提及分配方案,包括每年有多少车辆、车辆长度、运行时间等各项因素加在一起核算,申请通过后才能拨款。


上文提到的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负责人分析,公交司机没有拿到补贴存在两种可能性,交通部门未提交申请、申请未通过,或者公交车司机不符合申请条件。“我和新密市财政部门也说过,去和交通部门核实,如果不符合补贴条件,要和人家解释清楚。”


新京报记者致电新密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告知会有熟悉来龙去脉的公交公司回复。至于作为司机个人的张海超是否符合补贴条件,2024年发布的《河南省农村客运补贴和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中并未明确规定。


《办法》提到,发放的是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按项目分配。奖励部分主要用于城市公交和货运配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电池更换、运营设施建设、运输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但按项目分配的资金应该给到公司还是个人,《办法》没有明确指出。


据张海超提供的资料显示,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负责人在给其解读政策的时候,提到省里没有明文规定给谁,下一级单位自己定,“可以全部用到补贴上,也可以全部用到建一些设施上。”


为什么2019年之前张海超能收到补贴呢?新密市城市公交公司一位郑姓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2015年三部委出台的规定,从前的补贴是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和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专项资金,是按标台发放,但补贴标准有时间期限,是2015年-2019年。


郑姓负责人认为2024年新规发布后,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是给到公司,不可能给到任何一位挂靠车长,公司运营车辆的司机也无法获得。他解释,按项目规定后,可能只有电池更换涉及到具体车主,其他都属于公司业务。


即便如此,他称,所在公司也没有收到2021年到2023年的相关奖励资金。他于5月20日向省财政厅询问,得知2021年(187台公交车)、2022年(129台公交车)、2023年(85台公交车)三年的奖励资金有270多万元。


张海超则有不同理解,他认为,补助只是换了名头,公交公司将近一半的车是挂靠,资金只补贴到公交公司,对挂靠车主不公平。“拨款初衷是为了城市公交正常运营下去。”他说。


新京报记者 黄依琳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黄依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huangyilin@bjnews.com.cn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中疾控回应新冠疫情态势;浙江方兴渡队首夺CBA总冠军
时事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新闻8点见丨中美相互调整关税正式实施;小伙为救同学致缺考后续
时事
新闻8点见丨湖南沅陵发生船只相撞事故;泰国切断边境可疑网络
时事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时事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详解“巨额资金”寻求基金会接手骗局
新京号
重磅!事关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全文公布
新京号
重磅!事关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全文公布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