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首次!《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发布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牵
2025-05-22 16:41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2025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北京市首次发布《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系统展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举措和成效,为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北京实践”。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介绍,北京是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7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是拥有2100多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白皮书全文约1.3万字,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分别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保护理念”“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成效”和“治理能力”四个维度,体现了北京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市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位于中国华北平原最北端,太行山和燕山在此交会,围合出西、北环山,东、南向海的半封闭地形,形如海湾,人称“北京湾”。复杂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河流水系,孕育了北京丰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北京市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家底”。经过2020年-2024年实地调查,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北京市共记录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151个,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沼泽与水生植被等类型。物种多样性方面,共记录各类物种7121种,包括藻类、高等植物、脊椎动物、昆虫、大型真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等(生态系统和物种相关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2024年开展的生物多样性实地调查,不包含历史数据)。


遗传多样性方面,北京收集保存了农作物种质资源5.6万份、畜禽遗传材料1.5万份。重点保护的天然林木种质资源共计47种。拥有京西稻、北京鸭、北京油鸡等地理标志农产品14个。拥有古树名木4.1万余株。


北京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优化空间保护体系,强化重点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构建调查评估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空间保护体系趋于完善。生态空间格局持续优化,“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市域绿色空间布局基本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占市域面积达27.5%,全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重要动植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建立5类79处自然保护地,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分布相对广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湿地面积达6.08万公顷,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编辑 张牵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生态环境部丁辉:打造中国ESG发展新格局,建议聚焦三大维度
双碳与ESG
温榆河公园二期今年9月底开放,880种动植物“安家”
北京
“水质三剑客”与“溪哥”成邻居,880种动植物安家温榆河公园
北京
西藏墨脱县首次发现金钱豹
时事
北京加强乡村地区暗夜保护,“数星星”不再奢侈
北京
早安北京0523:最高温22℃;地铁2号线正开展环境整治工作
北京
​房山区检察院:非法倾倒垃圾呈职业化、跨区域特征,社会危害大
北京
到今年年底,北京将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20 处
北京
聚焦超大型城市生境改善,首个“青山公益城市森林”项目落地北京
时事
近危物种“树舌灵芝”现身丰台
北京
热门评论
186****6630
7天前
共同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