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新冠、百日咳疫情态势如何?国家卫健委回应
新京报 记者 戴轩 编辑 张牵
2025-05-20 18:17

今日(5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


中疾控专家表示,近期部分国家和地区新冠疫情呈小幅上升趋势,而疾病临床严重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记者查询近两年半本土变异株监测数据发现,新冠主导株已更替了近6轮。专家分析,目前看来新冠流行与气温变化关系不大,更取决于病毒变异、人群免疫力的情况。


部分地区新冠疫情小幅上升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安志杰介绍,近期部分国家和地区新冠疫情呈小幅上升趋势。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安志杰介绍新冠病毒最新监测情况。图源:国家卫健委


据中疾控新冠病毒最新监测数据,2025年3月1日-3月31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6286例,其中重症病例131例、死亡病例7例(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疫情呈波动上升趋势。第10周(3月3日-3月9日)至第13周(3月24日-3月30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小幅升高,分别为3.5%、4.3%、5.1%和6.3%。


到了4月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占比攀升至16.2%,在11种病原体中排名首位,住院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占比达6.3%,次于鼻病毒。


中疾控评估,4月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趋缓。不过,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水平。


主导株多次更替 催生新冠小高峰到来


记者查看了疾控部门对2023年至今新冠本土病例变异株的监测数据,发现两年半时间中,主导流行的变异株已发生了多次更替。


2023年上半年,BA.5.2与BF.7及其亚分支共同流行,到下半年,由XBB、EG.5及其亚分支“接力”。到2024年,JN.1及其亚分支逐渐取代了EG.5的传播优势,接着又被XDV及其亚分支盖过风头,后者的主导地位持续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一样,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感染得越早,当初的毒株和现在的流行毒株差异越大,体内抗体越提供不了保护。毒株一批一批地更换,加上群体免疫力随着时间自然下降,造成新冠的几波小高峰到来。


此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在冬春季流行,如流感病毒在冬春季明显活跃,然而新冠似乎已不太“在意”季节。


“虽然都是呼吸道病毒,但这两三年观察下来,大部分时段新冠和流感‘错开’了,流感占据的时候,新冠好像总是绕开它,还经常在夏季出现流行高峰,去年是2月份、8月份有过上升,今年3月份开始上升,一直持续到5月。”李侗曾介绍,这可能意味着相比于气候变化,新冠流行更取决于毒株变异与人群免疫的情况。


临床严重性未见明显变化


李侗曾告诉记者,这些流行毒株都属于奥密克戎框架内,但亲缘不一样,后来者取代前者获得流行优势,靠的是免疫逃逸能力,传染性不一定更强,在致病力上也没有发现太多变化。


“整体来说,这两三年新冠造成重症比例都很低。大部分人一周内可以自愈,免疫低下人群、老年人、基础病人有重症风险。症状也没有新的,仍旧以发热、咽痛、咳嗽、肌肉酸痛常见,少数人会出现味嗅觉减退。”他说。


此外,目前流行的XDV及其亚分支中,NB.1.8.1占到了七八成,其综合传播优势明显,造成了不光是我国大陆地区,还有中国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等地区疫情上升,也可能在更多国家取得流行优势。


安志杰表示,新冠的临床严重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建议大家采取相关措施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当前出国旅行的比较多,请大家合理安排时间,及时、提前了解并注意目的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另外,长途旅行、长时间乘坐密闭的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等,建议佩戴口罩,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者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口等部位。


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弱人群,建议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家人要及时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及时就诊就医。


最后,建议大家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的休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免疫力。


目前我国百日咳疫情平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性强,各年龄均可发病,没有接种疫苗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最高,年龄越小,重症和死亡风险越高。


安志杰在会上提醒,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因症状相对较轻容易被忽视,但是作为传染源,可能会将百日咳传染给身边的儿童。绝大部分的婴儿病例,在发病前往往在家庭成员中都有咳嗽的患者。因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出现咳嗽症状,特别是持续咳嗽的症状,都应尽早就诊,如确诊是百日咳,尽量避免接触孕妇和婴儿。


百日咳可通过疫苗预防,对预防重症和死亡具有较高的保护效果。接种一剂就可以使死亡风险下降70%以上。2025年1月,我国实施了新的百日咳免疫程序,儿童在2、4、6、18月龄和6周岁各接种一剂百白破疫苗。


目前,全国百日咳疫情平稳,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0%以上。但是家长仍应警惕,适龄儿童要及时、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此外,日常开窗通风,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也有助于预防百日咳。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要做好日常的清洁通风,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缺课登记制度,若学生出现咳嗽,特别是持续性咳嗽等症状,应密切关注、尽早就医。


专家解析儿童拒学问题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颇受社会关注,一些孩子出现了学习差、学习困难甚至拒绝学习的状况,发布会上儿科专家对此进行回应。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吴迪回应新京报记者提问,提到家长应当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图源:国家卫健委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吴迪回应新京报记者,儿童青少年学习困难,背后的原因首先有可能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如存在阅读、书写、运算等方面的学习障碍,影响对于知识的吸收;其次可能是学习方法的不当,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比如不会归纳总结、不懂时间管理等等;或有情绪问题,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的动力;家庭的环境,家长过度施压,也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


她说,当孩子产生不想上学的想法时,家长要分析原因,孩子有可能是害怕失败,担心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被同学、被家长批评,产生逃避的心理;也有可能存在社交的困扰,在学校与同学、与老师的关系不太融洽,不愿意面对;或学习压力大,任务繁重,感到力不从心,渴望解脱。


家长应当耐心沟通,营造轻松的氛围,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真实的想法。要寻求专业帮助,评估是否存在学习障碍或者心理问题,要及时引导与支持。调整教育方式,不要过度施压,多鼓励和肯定,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找到适合的方法。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张牵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戴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甘露特钠胶囊多地断供,网购涨价,绿谷:全力处理供货问题
消费
新闻多一度 | 新冠再“抬头”?中疾控最新回应来了
时事
中疾控回应新冠疫情态势:临床严重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时事
新闻8点见丨中疾控回应新冠疫情态势;浙江方兴渡队首夺CBA总冠军
时事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全文发布
第一看点
新文件出台,北京哪些人群、哪些疫苗可免费接种?
北京
截至2023年底,我国有儿科医师23.4万人
时事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双拥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通报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部
新京号
医院工作人员“藏匿胎盘”,是否有猫腻?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新闻8点见丨天安门广场两侧布置花坛;北京今年高招工作规定发布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