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竣工验收才一年,凤阳鼓楼何以大面积瓦片滑落?|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柯锐
2025-05-20 16:43
文物保护工作是复杂的,重修过程中,不仅需要严格施工监理,修缮之后,对建筑老化、损坏也应有日常巡查与监管。

▲5月19日傍晚,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鼓楼楼顶瓦片大面积滑落。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修缮仅一年,凤阳鼓楼再度受损。


据新京报报道,5月19日傍晚,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鼓楼楼顶瓦片大面积滑落。现场视频显示,鼓楼顶部最上一层边缘的瓦片缓慢滑落,随后后方瓦片突然大面积脱落。


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办工作人员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初查系建筑老化所致”。5月20日,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就事件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鼓楼楼宇顶部东侧瓦片部分脱落,无人员伤亡。当地已成立调查组调查核实。同时通报还透露,因损毁情况加重,存在安全隐患,当地于2023年2月启动鼓楼楼宇维修项目,5月通过招标,9月进场施工,并于2024年3月竣工验收。


也就是说,从楼宇竣工验收到瓦片大面积滑落,仅仅过去了一年零两个月。短短一年多时间,楼宇就出现了安全质量问题,不禁让人疑惑:当初项目是怎么设计施工的,又是如何通过竣工验收的?此外,既然是重新修缮,当地政府办又何来“系建筑老化所致”的说法?这些疑问,都需要当地在进行详尽调查之后,给出一个客观而明确的答复。


此次发生瓦片脱落的凤阳鼓楼,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其不仅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鼓楼,还是明初都城规划的重要见证,承载着600多年的历史记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以及报时制度,具有较为重要的文物参考价值。


这一文物原始建筑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但楼宇部分于清咸丰三年被毁,现存楼宇系由1995年重建。由于台基部分早在1989年就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整栋建筑仍属于需要重点保护的历史文物。


文物保护工作是复杂的,修缮过程中,不仅需要严格施工监理,修缮之后,对建筑老化、损坏也应有日常巡查与监管。有消息称,事发前一天,当地有大风,但事发当天风并不大。不排除此次鼓楼瓦片滑落有着不可控的外力因素,但修缮仅仅过去了一年就发生意外状况,公众难免会质疑工程质量问题。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当初为完成这一维修项目,最终合同结算金额达到290万元。近300万元的支出,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从如今的结果来看,这笔钱花得值不值,有没有“财尽其用”,可能还要打一个问号。


目前,当初承担鼓楼维修的公司负责人已赶赴现场,配合调查。当地表示,若调查发现公司存在违规行为,警方会采取相关措施。那么,维修单位资质是否达标,维修、监理与验收过程是否合法合规必须需要一并调查清楚。若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必须严肃追责,绝不姑息。


凤阳鼓楼既是文保单位,也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长期承担旅游开发功能。文物是不可再生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秉持“文物优先”的原则,对文保单位进行科学、严谨、细致保护,平衡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多重价值。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次凤阳鼓楼瓦片大面积滑落,相信原因并不难调查。更重要的在于,相关方面能够从中汲取什么,以及能否反思到位。如此,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王言虎

编辑 / 柯锐

校对 / 刘军


相关推荐
凤阳鼓楼瓦片滑落:去年3月维修竣工,维修公司负责人正配合调查
时事
安徽凤阳再回应鼓楼瓦片脱落:去年3月竣工 责令相关单位赴现场
第一看点
安徽凤阳鼓楼系违建?县文旅局长:1995年获省文物局批准复建
时事
新闻8点见丨LPR如期下调;婚登全国通办后的第一个“520”
时事
新闻8点见丨中疾控回应新冠疫情态势;浙江方兴渡队首夺CBA总冠军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