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今日,5月18日,2025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第三站(北京·昌平)暨环昌平国际公路自行车挑战赛正式鸣枪开赛。2000余名专业骑行运动员及骑行爱好者依次冲出起点追风逐梦,骑行驶入春末夏初的京北昌平。
5月18日,2025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第三站(北京·昌平)暨环昌平国际公路自行车挑战赛正式鸣枪开赛。昌平区供图
记者获悉,本次比赛从5月15日起共计4天,前期比赛中,男子、女子个人计时赛及混合团体计时赛在流村镇展开角逐。5月18日最后一个比赛日迎来高潮,赛事路线最长达到181.1公里,男子、女子及大众个人赛的参赛者们以昌平南邵文化广场为起点,沿赛道展开鏖战。线路横跨昌平8个镇街,途经朝辛路、水库东路、赤昌路、怀长路、望百路、桃下路等路段,串联起水岸风光、林荫隧道、山花梯田与果香田园,堪称“昌平全域文旅的流动展廊”。
据悉,比赛期间实施了全路段封路,并特别开放日常封闭的十三陵水库路段,让一坝与二坝形成串联。平时难得一见的水库全景完整展现,参赛运动员可感受“全封闭+全湖景”的双重极致骑行体验。
自行车运动的“老前辈”汤学忠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自行车100公里团体冠军、180公里个人冠军,在奥运会赛场也曾取得佳绩。退役后的二十余年,在早期环京赛、环中国赛等赛事中,都曾担任组织者。作为本次赛事的总监,他告诉记者,自己本就是昌平人,怀着对于家乡以及运动生涯的情怀与怀念,除了部分路段改道重修,95%以上的赛道与1990年亚运会自行车赛道重叠,基本做到了复刻。同时,赛道将8个镇街的景点、民宿、村庄等串联起来,让选手全方位感受昌平文旅特色,提升赛事综合效益。
“180多公里中,选手们要途经十三陵水库,围绕水库骑行11圈,这也是当年亚运会的比赛线路。整条路段可以说是有山有水,除了景色动人,选手们也会在上下坡之间,感受赛道带来的挑战。”汤学忠说。
记者了解到,昌平区60%的面积是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8.7%,是举办自行车赛事的理想区域。作为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赛和亚运会自行车赛的举办地,昌平区建成了全国首座国际标准自行车赛场,投用了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孕育了中国首位亚运会自行车“双冠王”,形成了千里绿道系统和深厚的骑行文化。
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马春秀介绍,近年来,昌平区提出建设“北京骑行示范区”的战略目标,通过“道路友好、设施友好、产业友好、文化友好、服务友好”的系统建设,将骑行融入城市发展脉络。依托优越的地理资源,昌平区打造了“一横四纵”骑行道网络,推出了环十三陵水库骑行路线、“绿氧益行 艺览昌平”骑行路线等,实现骑行驿站挂牌141家,成功举办环西自行车赛等一批高水平赛事,有力带动文旅农商体融合发展,赛事经济已呈现生机勃勃的态势。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