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开放日聚焦民法典,最高检将保障这一“民事权利宣言书”正确实施
新京报 记者 行海洋 编辑 刘梦婕
2025-05-17 16:44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在民法典颁布五周年之际,5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典’亮生活 守护美好”为主题,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活动现场,最高检发布了第四批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


该批典型案例共6件,涉及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侵权编等6编内容,阐释了离婚经济补偿、监护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设工程领域涉人身损害赔偿、赡养抚养、姓名权保护等法律问题。


例如,在刘某珍与康某卿离婚纠纷再审检察建议案中,刘某珍虽承担较多抚育子女等家庭义务,但因不易举证,在离婚诉讼中未能获得经济补偿。检察机关通过调查核实,认定刘某珍独自抚养其子至成年,通过向法院制发再审检察建议予以监督,依法保护刘某珍获得经济补偿的权利。


在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环节,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检察干警刘于宏讲述的《民法典第1088条》,同样涉及一起推动民法典关于离婚经济补偿制度贯彻落实的离婚纠纷案。


检察干警讲述办案故事。最高检供图


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看来,这个案例的价值在于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家庭劳动的社会价值。“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负担较多家庭义务的家庭主妇,在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这彰显了民法典保护弱势群体、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立法精神。”


在开放日活动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40余名师生代表,民商事法律专家学者,以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一起参观了最高检检委会会议室、检史陈列室和案件管理中心。


代表委员、师生代表参观检史陈列室。最高检供图


“没想到像聂树斌案这样改写当事人命运的司法纠错程序,正是从这里启动的。”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罗璇在参观检委会会议室后感慨道,这里的每个细节都彰显着司法的严谨与温度,也让自己对法治实践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最高检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表示,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保障书。五年来,检察机关依法加强民事诉讼监督,会同人民法院完善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办理机制,协同健全虚假诉讼常态化惩治和预防机制,部署加强涉民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监督活动。贯彻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检察机关将持续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民法典统一正确实施。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行海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王旭: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宣言书
时事
新闻8点见丨三问韩国紧急戒严风波;日本归还的16只朱鹮入住新家
时事
三中全会后检察系统高规格研讨班,释放多重改革信号
时事
【文明实践】发扬民主厉行法治 黔北大地风清气正
新京号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
新京号
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全文实录
新京号
以网络法治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网络强国建设
新京号
民法典宣传月 | 民法典十大亮点解读
新京号
人大理论讲堂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