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水稻中全氟化合物形成机制
2025-05-16 12:11

订阅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创新团队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水稻生长中吸收迁移全氟化合物的行为模式。相关成果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水稻是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目前,全球范围内,水稻中频繁检出全氟化合物,针对该现象,研究团队以水稻为研究对象,首次揭示了全氟化合物在水稻全生长周期的吸收迁移行为。研究发现,全氟化合物及其替代物的总浓度,随着水稻的成熟呈下降趋势,且不同组织中全氟化合物的分布特征不同。根系吸收是全氟化合物在水稻中吸收转运的主要途径,短链全氟化合物更易于根部吸收并向茎叶转运,而长链全氟化合物的迁移,与稻米中蛋白含量呈正相关。膳食风险评估表明,通过稻米摄入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较低,但其替代物,如氯代多氟醚磺酸和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的潜在生物累积效应,应引起关注。这一研究填补了农作物全生长周期中全氟化合物迁移行为的研究空白,为准确评估农产品中全氟化合物的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