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日结高薪”等已成金融诈骗新幌子,学生群体被诈骗团伙关注
新京报 记者 黄鑫宇
2025-05-15 22:32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近年来,包括中学生、大学生、留学生在内的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反诈意识薄弱,逐渐成为诈骗团伙的重点目标。5月15日,正值“5·15”教育宣传节点,北京金融监管局特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青少年及家长,提高学生群体反诈防骗能力。


针对中学生群体,据北京金融监管局介绍,有不法分子利用中学生群体对偶像文化、二次元文化的热爱,以“免费领取周边产品”“解锁隐藏内容”为噱头,引诱中学生加入QQ群、微信群等特定社交群体,并通过在群里营造“限时抢购低价物料”紧张情绪,骗取中学生支付所谓的“入场费”或“保证金”。不法分子甚至还会诱导中学生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恶意软件,通过控制手机账户向不法分子账户转账,谋取不正当利益。


针对大学生群体,不法分子则以“轻松赚钱”“日结高薪”为幌子,吸引大学生参与刷单兼职。初期利用小额返利骗取大学生信任,随后以大额返利任务诱骗大学生垫付大额资金,并借“任务未完成”“系统故障”等理由,拒绝退款、卷款跑路。个别大学生在筹集资金过程中,还存在向亲朋好友借款、向网贷平台借贷等情形,导致负债累累、征信受损等不良后果。


针对留学生群体,现在发现的情况是,不法分子会假冒使领馆、公检法、金融监管等工作人员,谎称留学生“涉嫌洗钱”“签证异常”等,利用留学生孤身海外、心理脆弱的特点进行恐吓,要求其通过大额转账等方式证明其清白,并要求阻断其与外界沟通,防止相关部门及时阻止或追回。同时,在留学生切断联系过程中,不法分子还会趁机向其家属勒索“保释金”等,实施二次诈骗、引发二次损失。


就此,北京金融监管局特别提示广大青少年及家长,通过正规平台寻找兼职,核查企业信用信息。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


此外,消费者要警惕“天降福利”,遇到“明星互动”“免费产品”等信息、链接,务必及时同官方核实;接到可疑电话后,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遇威胁或恐吓时,及时与家人、学校联系求助。


编辑 阎侠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黄鑫宇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学生请注意!警惕二次元、追星社交暗藏危机
新京号
10分钟被骗430万,被AI诈骗的不止老年人
数据
网络普法|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事关就业、楼市、养老等,这场民生主题记者会干货满满
时事
“内推”“直签”能进央企国企?一线法官提醒毕业生警惕招聘陷阱
教育
头条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发布!释放五大信号→
新京号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新京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关注!公安部公布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