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原料奶产量7年来首降,奶价拐点或在下半年出现
新京报 记者 郭铁 编辑 唐峥
2025-05-14 16:21

历经三年底部调整,我国奶牛养殖业进入加速变革期。多家原奶上市公司近期发布财报显示,2024年我国原料奶产量4079万吨,出现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牧场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提高奶牛单产、淘汰低产牛只,成为奶牛养殖业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盈利能力的共同举措。

业内分析认为,在此轮行业整合中,将有大量效率较低的中小型奶牛牧场被淘汰,适当压缩产能有利于缓解当前奶源过剩、奶价低迷的局面。结合伊利股份、现代牧业、澳亚集团等多家企业财报及业绩说明会释放的信号,本轮奶业深度调整可能在下半年出现拐点。

产能出清节奏加快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原料奶(生鲜乳、原奶)总产量4079万吨,同比下降2.8%,是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原料奶产量增速分别为5.1%、2.1%、-5.8%、-9.0%,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

澳亚集团在财报中指出,2023年下半年起至今,奶业供给侧整合一直持续。部分竞争力较弱、效率低下的中小型个体经营或家庭经营的奶牛牧场被迫退出市场。估算截至2024年前三个季度,10个主产省份的奶牛存栏数量减少6.7%。

另据行业估计,乳制品行业于2023年及2024年淘汰了约1200万头奶牛。由于持续亏损及现金流紧张,部分牧场运营商开始退出市场并停止经营,估算规模化牧场数量由2022年的4600个减少至2024年底的3700个。

行业加速调整背景下,一些牧业公司的问题也随之暴露。2022年—202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骏华农牧连续亏损。由于2024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且净资产为负,其股票交易自2025年5月6日被实行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为“ST骏华”。2025年2月,该公司还经债权人申请启动预重整程序。主办券商近期提醒,相关风险事项涉及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导致触发强制终止挂牌情形。

2024年4月,挂牌不足3年的沃野牧丰宣布退出新三板,背后是业绩连续亏损,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自2022年完成重整后,新三板挂牌企业上陵牧业一直业绩不振,2024年未弥补亏损超过实收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始终未能解决。2024年,“北交所乳业第一股”骑士乳业迎来十年来首亏,且因业绩预告“变脸”但未及时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而受到北交所通报批评。

澳亚集团认为,奶牛数量及奶牛牧场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行业恢复供需平衡。我国奶牛养殖业自2018年触底反弹,奶价上行周期一直持续到2021年。当时的奶价上行给奶牛养殖企业带来乐观长期前景,导致2020年至2022年大型牧场集中建设浪潮出现。据奶业专业杂志《荷斯坦》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新扩建牧场项目166个,涉及存栏98万头;2022年约148个,涉及存栏超100万头。2023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牧场投产,奶源供给过剩情况愈发严重。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在2024年7月举行的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分享的调研数据显示,按每公斤奶亏损0.4元、每头牛日产奶量35千克计算,一个1000头牛场每年对现金流的消耗达到240万元。预计在调整期,小牛场将出现30%以上的退出,部分大型牧场发生重组和并购。适当出清和压缩产能有利于缓解生鲜乳供给过剩。出售部分中低产牛甚至后备牛,保障现金流安全是牧场第一要务。

中国圣牧也在2024年财报中分析称,在困难形势下,约有80%的牧场加快了低产奶牛的淘汰,同时也有相当部分的牧场开始出售母犊牛以及后备牛以缓解当前经营压力。对于奶牛养殖行业来说,当前除了要拥有稳定的原奶销售渠道以外,保持健康的债务水平、合理的现金储备能力,是维持牧场生存的重要条件。

奶源供应持续宽松

供需矛盾突出,导致我国奶价、牛价均近年来保持低位运行。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8月—2024年12月,全国平均原料奶价格由4.4元/公斤下降至3.1元/公斤。2024年,奶业主产省生鲜乳均价为3.32元/公斤,同比下降13.5%。

反映在上市公司财报中,现代牧业2024年原料奶平均售价为3.61元/公斤,同比下降10.4%;优然牧业原料奶平均单价为4.12元/公斤,同比下降5.9%;澳亚集团原料奶平均售价为3541元/吨,同比下降17%;中国圣牧综合原料奶平均售价为4.47元/公斤,同比下降0.29元/公斤。原生态牧业原料奶平均售价为4500元/吨,同比下降6%。

受国内奶价下行及国际市场乳品价格上涨双重影响,我国对进口乳品的依赖持续降低。2024年,我国进口各类乳制品276.8万吨,同比减少9.5%,连续第三年大幅下降。其中,进口干乳制品204.6万吨,同比减少8%;进口液态奶72.3万吨,同比减少13.5%。自2024年5月起,对国内原料奶生产有重要挤出效应的进口大包粉,均价开始超过国内原料奶价格,这一现象被中国圣牧形容为“近十年来首次出现”。

尽管产能加速出清、国际奶价上涨、饲料价格下降利好国内奶牛养殖业,但受制于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目前原料奶供应依旧宽松,行业调整尚未完成。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发布的《农产品供需形势月报》显示,2025年3月,奶业主产省生鲜乳收购价每公斤3.08元,环比跌1%,同比跌13.1%。当前生鲜乳供需矛盾仍然凸显,供给相对过剩压力依然较大。

面对当前困境,降本增效成为奶牛养殖业关键词,两个明显动作是提高单产,同时加大淘汰低效牛只,优化畜群结构,但也导致不少牧业公司生物资产公平值变动减出售成本所产生的亏损加大,进而影响2024年利润表现。例如,现代牧业此项损失约28.63亿元,中国圣牧相关亏损为8.07亿元,澳亚牧业相关亏损约12.61亿元。

为抵御奶价下行压力,几大原奶上市企业均延伸了业务布局。例如,优然牧业开发娟珊奶、A2蛋白奶、DHA奶、有机奶等特色生鲜乳,奶山羊牧场目前已开始产奶。中国圣牧财报显示,其销售的沙漠有机奶当前行业态势下,相较普通原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溢价水平。澳亚集团则计划将肉牛牛群结构由目前的荷斯坦牛品种升级至和牛及安格斯牛,并启动下游牛肉品牌,以进军高端市场。

拐点有望在下半年出现

随着奶价触底及降本增效发挥作用,原奶上市公司经营指标开始改善。2024年,现代牧业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29.86亿元,同比提升19.6%;成乳牛平均年化单产及总产奶量均创历史新高,原料奶毛利率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2%。优然牧业EBITDA为53.25亿元,同比增长38.3%;原料奶毛利率由2023年的28.6%增至2024年的32.7%。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近期发布的畜产品和饲料集贸市场价格情况显示,2025年4月第5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08元/公斤,环比前一周上涨0.3%。全国牛肉平均价格69.53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7%。10个主产省份牛肉价格63.42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1.1%。

对于今年奶价走势,伊利股份近日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终端需求变化的超预期,原奶产能释放速度的超预期,带来此轮奶价下行。预计2025年原奶供需格局整体比2024年好一些,上游产能优化趋势还在延续。一方面,今年以来牛肉价格开始上行,牧场退出意愿会增加;另一方面,4月份由于关税原因,饲料价格有一些上涨,也会加快上游产能出清。“总体来看,大趋势是朝着供需平衡方向发展,特别是三季度有双节,预计原奶供需能实现阶段性平衡。”

现代牧业总裁也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国内原奶产能降幅提速,跌幅超过5%。从2025年1-2月份市场情况看,国内奶牛产能正在加速调整,随着中小牧场加速退出以及刺激消费政策提振,市场供需平衡有望在三季度出现,“本轮奶业深度调整应该会在下半年看到行业拐点”。

澳亚集团财报预计,在此轮供给侧整合中,将有大量效率较低的中小型奶牛牧场被淘汰,大型高效牧场经营者将获得更好的竞争地位。2025年下半年,原料奶市场将恢复供需平衡。鉴于目前情况,公司没有立即进行投资,而是为其牧场计划建设项目未来开发预留了一块土地,以为长期产能增长做好准备。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唐峥

校对 穆祥桐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郭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骑士乳业迎十年来首亏,业绩预告“变脸”遭通报批评
消费
“着急”公布月饼销售数据,广州酒家为哪般?
消费
“喜茶们”去植脂末,佳禾食品的日子还好过吗?
消费
奶牛养殖企业半年报观察|奶价持续下行,牧场加速去产能
消费
月饼销售迎高峰:礼盒持续“瘦身”,团购大单“缩水”
消费
乳企半年报盘点|盈利能力面临挑战,奶粉企业迎业绩拐点
消费
奶源过剩程度超过2023年,奶牛养殖业开始去产能
消费
头部品牌业绩回升体量扩容,奶酪行业重回增长轨道?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