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圆桌|真实场景推动人形机器人创新,零部件蕴藏更多投资机会
新京报 记者 张晗 编辑 王进雨
2025-05-14 10:41
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企业如何协同?还有哪些机遇挑战?

“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圆桌论坛。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吉喆 摄


2025年,具身智能等新词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一场关乎未来的科技竞速已从政府层面定调。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这是全球首次机器人现场长时竞技活动。同时,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今年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而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也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国家体育场和国家速滑馆进行。


5月13日,在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人形机器人”高端闭门会上的圆桌论坛上,围绕“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这一主题,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春枝、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强、灵宝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张淼、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侯广东、联想创投史晨星、清控金信资本高级投资经理万安等来自企业界、投资界、学术界的多位嘉宾开展了深入探讨,各位嘉宾的分享涵盖了世界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真实场景如何助力机器人企业在技术上的突破,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企业如何协同,还有哪些机遇挑战,以及人形机器人未来的投资前景如何等多个议题,以更具穿透力的视角分析了当下人形机器人企业发展的现状。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场景将推动技术进步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春枝指出,马拉松比赛是对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耐力的终极考验,世界机器人运动大会也有操作的部分,还有其他运动能力的考验,对人形机器人的全身运动控制和上肢操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和门槛,通过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能够进一步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全身运动能力和操作能力。


“世界机器人运动会是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基础上举办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比赛项目存在差异,但我相信将会有更好的破圈效果。”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强分析称。


在李春枝看来,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本身就是对机器人长程运动能力以及全路况适应能力的检验,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在未来真实应用场景中更好地完成任务。


灵宝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OO张淼的观点是,“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和人类运动员参与运动会的道理是类似的,不是所有人都会跑马拉松,对于机器人来说也是,各家公司擅长的技术栈肯定也是不太一样的,其实我觉得也是给到我们这个行业里擅长不同技术栈的公司更多的展示机会。”


银河通用机器人公共事务总监曾辉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整体将会有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当前进入到生产力时代,服务场景的比拼实际也是对于机器人企业技能的一场测试,是未来规模化和量产应用的重要前提。


零部件企业希望加速形成行业标准


世界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之后,业内对于零部件企业的关注度也有了很大提升,在圆桌对话的环节,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侯广东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侯广东指出,“我们目前和国内大部分灵巧手企业都有合作。在合作中一个很深的感触是,双方会在设计上、技术上互相提出一些需求和痛点,形成上下游的联合攻关,共同合作,推动这个领域往前发展。目前触觉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等还很不一样,标准和数据格式并不统一。我们也希望可以共同推动触觉传感器标准的制定,以打通行业数据,更好地形成发展的合力。”


在一级市场上,零部件企业的融资进程也在加速。4月8日,灵心巧手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超亿元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也是灵巧手行业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种子轮融资。


联想创投史晨星指出,“我们也在寻找一些零部件企业的投资标的,这也是今年比较关注的方向之一。”


“我们认为,机器人当前的一个影响落地的难点是交互,而交互能力是非常依赖触觉的。我们专注在触觉感知上,接下来也会继续突破,推动触觉传感器与灵巧手、本体企业更好地结合。”侯广东补充说。


投资人更关注人形机器人实际落地能力


人形机器人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发展和进步与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也有着关联性。今年开年以来,包括智元机器人、千寻智能、智平方、数字华夏等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公司相继拿到融资,在硬科技的投资赛道上,人形机器人也是投资者关注度的核心领域之一。


在此次圆桌论坛上,联想创投史晨星和清控金信资本高级投资经理万安分享了目前人形机器人投资领域的关注点以及未来前景。


史晨星表示,过去两年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会更关注团队构成以及技术能力,但今年最核心的变化就是要看企业实际落地的能力,是否找到了可以落地的应用场景,是工业场景,还是商用或者是家用场景,是否可以拿到订单,这是最大的变化。


另外,今年在寻找投资标的时会更关注企业的泛化能力,“我们希望这一代具身智能跟过去不一样的,不是依靠编程去实现,而是希望这一个模型能够完成多种任务,我们希望在限定场景内,能够找到这样的泛化企业。”史晨星表示。


谈及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时,史晨星认为将会有三个趋势,首先人形机器人真正落地的速度可能不会特别快,因此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可能都是多形态、多场景的落地,比如不光是人形,比如四足、复合包括轮式等不同形态;其次,可能并不会出现某一个机器人可以适应所有场景,一定是说先找一个限定的场景去尝试;最后,科技产业规模化的速度可能要远超想象,因此上游零部件量产的能力会加速提高,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态势。


万安同样关注企业的实际落地能力,比如在工业场景这一特定场景中的应用能力等。“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市场投资机会是非常大的,就像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一样,不仅仅有整机厂商的投资机会,还有一些上游供应链的投资机会,现在人形机器人也是一样的,比如像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也是非常好的投资方向。”万安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晗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杨利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人形机器人”高端闭门会

相关推荐
四家具身智能公司齐聚,热钱与泡沫并存的万亿赛道谁能挺进决赛圈
科技
最美步态再升级!“夸父”人形机器人在石景山银保园开跑——
新京号
格斗、马拉松、机器人药店…王兴兴、王鹤、熊友军等回应行业争议
科技
“人形机器人”高端闭门会在京举行,共探具身智能发展新征程
科技
敲门招商!市委书记宁波今日在京走访两家企业
新京号
北京设立23家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实验室,多项成果涌现
北京
机器人、无人车、修文物,北京市职教社携院校企业首次亮相科博会
北京
机器人“跑团”是如何“炼成”的
科技
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举行,十大典型落地场景发布
时事
机器人跑马拉松,每一次踉跄跌倒都积蓄进步力量 | 新京报评论
观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