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超前理念”引领高端住宅进化方向 许飚的使馆壹号院营造之道
新京报 记者 段文平 编辑 张晓翀 李劼
2025-05-09 10:43

12年前,北京土地市场爆出冷门,一家黑马企业以19.15亿元力压多家品牌房企,一举拿下东直门香河园地块。这场由北京昌政大道实业董事长许飚主导的竞拍,让这家外地国企一战成名。


许飚毕业于有着中国现代建筑学学科发源地之称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身上兼具建筑人的专业严谨、企业家敏锐的市场嗅觉。当他果断拍下这块地,凭借对城市发展的预判和精细规划,以及在房地产开发领域独到的见解,硬是让这块“小而不太美”的土地焕发出独特价值,打造出东二环地标——使馆壹号院。 



许飚。受访者供图


少盖一层楼也要3.15米层高


在东直门大桥东北角的香河园路上,三栋现代感十足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石材与玻璃幕墙的碰撞,勾勒出高级的轮廓。这便是使馆壹号院项目。


当初竞拍时,同场竞争的房企直呼“疯了”,但许飚心里有底气:敢拿下这块地,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前开发的德胜佳苑小区卖得非常好,这是当时全北京首个单价突破2万的项目。许飚直言,“市场永远不缺客户,只要是好地段,我就敢于做出好东西。”


不过,使馆壹号院L型的不规则地块、高达5.0的容积率、仅3.26万平方米的狭小空间,令其开发充满挑战。


或许是东南大学四年求学的熏陶,又或许是初进大学时民国风大礼堂、体育馆带来的震撼,让许飚对于建筑有了更多的思考。“建筑是永恒的符号。”“尊重地块、尊重客户。”


在许飚的坚持下,使馆壹号院从设计之初就跳脱了常规思维。面对棘手的L型地块,他带领团队跑遍北京同期所有高端住宅,最终创新性地采用直线与斜线组合的布局,不仅巧妙化解了地形限制,更让每户都享有通透的采光和开阔的景观视野。


这种对品质的坚持,甚至体现在层高这样的细节上:项目提前十年就做到了3.15米的层高,已然超过今天“好房子”不低于3米的要求。“我们原本可以做到20层,但是为了给客户更舒适的空间,做了19层。”许飚说。


更超前的是建筑立面的设计。天然石材搭配钢化玻璃幕墙,这种如今在中高端项目流行的公建化外立面,在当时住宅市场可谓独树一帜,充满原创性。“大面积玻璃带来的散热、节能问题,我们花了很大功夫解决。”许飚回忆道。


这些细节无不体现着许飚带领的开发团队的用心程度和专业能力——在寸土寸金的东二环,他们选择用品质说话,用长远眼光做产品。正如许飚所说:“好房子经得起时间考验。”


十年前就已定义“好房子”


十年前,当使馆壹号院以3.15米层高、全改善户型、均好性、创新玻璃幕墙和特色园林亮相时,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个项目已经悄然定义了“好房子”的标准。“我们不是跟随者,而是探索者、引领者。”许飚这样评价项目。


市场的反应印证了这一点。2015年10月首期开盘,使馆壹号院以10亿元销售额创下北京3000万级高端住宅的销售纪录,成为北京首个均价突破10万+的住宅项目。此后,项目接连斩获“北京市建筑长城杯奖”“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奖”等多项行业重量级奖项,品质得到专业认可。


成功背后,除了许飚团队,更离不开合作伙伴融创的努力。融创作为合作伙伴所带来的宝贵经验和价值,进一步提升了该项目的品质与销量。此后,双方还合作了公园壹号、学府壹号院。“公园壹号是当时六环外销售单价最高的项目,实现了交房即结案。”许飚称。


今年,“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全国各地拉开建设大潮。何为好房子?回望使馆壹号院,这个项目早已用实践给出了答案。


段文平/文  责编/李劼  图编/刘晶  美编/俞丰俊  责校/贾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段文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