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出台一揽子金融政策,释放更为积极的信号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马小龙
2025-05-07 16:35
一揽子政策不仅有利于稳市场稳预期,也将对稳增长、促民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图/新华社


5月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宣布了一揽子金融政策,释放稳市场稳预期强信号。


具体包括央行发布的3类10项措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推出的8项增量政策,以及中国证监会出台的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多项措施。一系列国家层面打出的金融支持政策“组合拳”,不仅有利于稳市场稳预期,也将对稳增长、促民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特别是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对全球经济和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冲击。对此,需要从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上主动作为、积极应对,以更好助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并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事实上,去年9月,我国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就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了经济平稳增长。而从去年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从实施多年的“稳健”变为“适度宽松”,这一转变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预期。


据统计,202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款的同比增速都在7%—8%之间,高于名义经济增速,融资成本也处于低位。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速达到了5.4%,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略降。


从此次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主要围绕着当前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及堵点痛点,加大了改革力度,释放出更为积极的信号,以更好地支持发展和改善预期。比如,央行宣布将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同时将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进一步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有效激发住房消费的积极性。


此外,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持续支持“两新”政策实施。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是当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激发服务消费,央行将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与此同时,为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政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助力稳企业稳经济。针对对外贸易的关税冲击,将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全力帮扶稳定经营、拓展市场。


而证监会也对受影响企业应对美加征关税的冲击做出了部署,并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更大力度“引长钱”,协同各方继续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同时推动市场、产品、机构全方位双向开放,持续提升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便利性,稳步拓展跨境互联互通,提高境外备案效率。


当然,要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效,就必须努力提高政策的精准度,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不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财政政策的一致性,强化宏观政策的协同效应。如此,方能将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撰稿 / 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王心

相关推荐
央行货币政策“季考”:外部冲击关键时点下适度宽松效果显现
财经
5月金融数据出炉:合理看待存贷款波动 消费贷利率并非越低越好
财经
新闻8点见丨一揽子金融政策重磅推出;对基层医护晋升不宜“卡论文”
时事
年内首次降准落地!释放长期流动性1万亿 适度宽松效果持续体现
财经
“三降”出击!百万房贷月供将减少132元,楼市“红五月”可期
房产
@投资者 三部门齐聚“发红包”,中长期资金如何影响A股
财经
房地产融资、活跃资本市场……金融监管总局八项政策释放哪些信息
财经
新闻8点见丨第二十七届北京科博会开幕;自制药酒为何会变“毒酒”?
时事
苏州打响今年降低月供第一枪:前5年每月只还100元本金
房产
看2025|郑永年:有理由对中国经济乐观,“松规”刻不容缓
科技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