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记者从北京市经信局召开的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市一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35%,规模创历史新高。
1-2月规上信息软件业增加值规模、增速水平稳居全市各行业首位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加深,企业生产经营承压,首都产业发展面临一定挑战,但北京的产业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
北京市经信局经济运行处处长王德表示,一季度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产业发展起势良好,表现在规模“升”、增势“强”、后劲“足”和信心“增”四个方面。
北京市推动高精尖资金支持政策精准发力,一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35%,规模创历史新高,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五成,规模“升”。
同时,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全国水平0.3个百分点。1-2月规上信息软件业营收两位数增长,营收规模接近5000亿,同比增长10.3%;增加值规模、增速水平稳居全市各行业首位,充分发挥了第一支柱行业“打头阵”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带动下,一季度工业重点产业完成投资223.8亿元,同比增长23.1%;信息软件业完成投资486.2亿元,同比增长1.8倍,彰显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足”。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2月规上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6%和37.5%,均高于全国水平。创新活力持续提升,1-2月全市大中型工业、信息软件业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分别增长13.4%、5.2%。市场预期持续向好,一季度北京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景气水平好于全国。一季度制造业和信息软件业新设企业数量分别增长25.7%和1.8倍。2月份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指数(97.6)环比升高1.6个点,信心“增”。
一季度全市生产新能源汽车12.1万辆,生产份额首次突破三成
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同时,北京的产业需求也在持续扩大。据王德介绍,一方面,“两新”政策加力释放内需潜力,带动产销同步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工业产销率较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引导本市制造业企业优化产品供给,消费电子和显示器件领域增加值分别增长36.3%和8.3%,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用燃气热水器等产品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另一方面,外需引领工业出口逆势上扬,市区两级前瞻研判,积极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一季度规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02.8亿元,创近3年来同期新高,同比增长8.3%,高于内销产值1.8个百分点,汽车、电气机械等领域增速领跑,分别增长52%和1.2倍。充分彰显了北京产业较强的外贸韧性和产品竞争力。
北京市产业动能也向新向好。核心产业动力澎湃,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继续发挥“主引擎”作用,增加值分别增长17.2%、28%,一季度全市生产整车38.7万辆,同比增长25.5%,其中新能源汽车12.1万辆,同比增长1.4倍,生产份额首次突破三成。新兴动能发展壮大,一季度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两位数高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8.3%,其中核心产业增长9.7%。产业焕绿质效齐升,全市绿色工厂累计建成212家,绿色企业比例近二成。
此外,产业政策靠前发力。北京围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1月份出台首批高精尖、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指引,修订中小企业首贷贴息、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细则;围绕产业发展精准发力,推出服务型制造、人工智能应用、5G规模化应用等领域政策“组合拳”。创新投融资支持模式,8只政府投资基金联合24家银行开展投贷联动,有力支持一批创新企业发展。
二季度计划建成两个万卡智算集群,基本建成一体化算力网
“展望二季度,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快速升温,外部环境冲击影响逐渐显现,产业运行和企业经营面临短期压力,但首都产业经济基础稳、韧性强、势头好、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大势没有改变,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凭借坚实的政策支撑、完善的产业体系与创新驱动优势,与广大企业勠力同心、同向发力,持续巩固产业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王德表示。
二季度北京将增量政策加码发力,巩固产业运行向好基础。聚力推动二季度成为政策精准发力、高效落地的黄金季。围绕新增长点培育,研究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旅游等领域一批重磅政策发布;围绕扩大出口,发布促进高精尖产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若干措施;围绕激发产业潜能,研究出台新场景开放若干措施和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推动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同时,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无缝对接。打造开源创新高地,实施开源项目培育、开源企业壮大、开源创新应用、开源安全保障、开源开放合作、开源公共服务等六大工程,构建“一体两翼四支撑”为核心的开源生态体系。加快培育高标准产业人才队伍,探索完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适配机制,积极争创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大力推进集成电路、信创等产教联合体建设。
增强产业发展潜力,提升高精尖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打造绿色先进能源与低碳环保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引领高地。全力服务保障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攻关、产能提升与市场拓展。支持企业参与6G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支持开展机器人整机等技术攻关,集聚5-10家机器人领军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业。
此外,加力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制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作方案,针对医疗、教育、文化、交通、制造等领域需求开放一批标杆示范场景。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加快推动先进网络部署和应用推广,建成两个万卡智算集群,基本建成一体化算力网。实施数据要素市场改革,出台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开展数据资产管理试点建设。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张牵 校对 李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