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带一本书离开巴黎》:站起来生活,坐下来写作
新京报 编辑 张婷
2025-04-23 18:01
巴黎是一个充满奇遇、充满故事的地方。在最近出版的新书《带一本书离开巴黎》中,巴黎再次焕发了新的吸引力。本文为学者黄荭为这本新书撰写的序言,经出版方授权刊发。

只要你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会在身体上、精神上留下某种印迹。


更何况那个地方叫巴黎。


1921年12月20日,新婚不久的海明威夫妇怀揣着对新生活的向往,抵达巴黎。因为不久前在多伦多的一次晚宴上,美国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对想当作家的欧内斯特说:“没有比巴黎更适合学习写作的地方了”。此外他还强调由于汇率的缘故,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能过上比在本土更好的生活。虽然在巴黎的五年时间,不管是住在勒穆瓦纳红衣主教路74号还是田园圣母院街113号,这对年轻夫妇的生活一直都过得很拮据,有时甚至食不果腹,但“饥饿是很好的锻炼”,它激励欧内斯特加倍勤奋地去创作,在精神上尽情享受巴黎带给他的“流动的盛宴”。这也是为什么在海明威去世前写的最后一部非虚构追忆作品的结尾,他无比怀念地写道:“这就是我们年轻时的巴黎,那时我们很穷却很快乐。”


记得2019年初春,刚去北京工作不到一年的李琦回南大考博,内心满是迷茫和摇摆。我劝她不要轻易放弃经过严格考核层层选拔才得到的稳定工作,更何况这份工作应该经常有外派巴黎的机会,再没有比生活在巴黎更能满足一个人对法国文学和文化的热爱了。而且比起一名专业学者,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或许更容易保持那份对文学纯粹的喜欢,没有科研压力的钻研反而可以在学术专业领域(且不只在这个领域)收获更多的乐趣。她默默抹了几滴眼泪,有点失落地坐高铁回北京上班。

undefined

《带一本书离开巴黎》,李琦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5年即出。


2020年11月,李琦比预期更早被外派到她心心念念的巴黎。虽然赶上了巴黎第二次封城,夜里实行宵禁,出门需填写证明,但下班后一盏孤灯闭门读书的日子依然美好而丰盈。11月也是每年法国龚古尔奖、勒诺多奖、费米娜奖、美第奇奖等重要奖项颁布的文学旺季,埋头读书的李琦很快有了热气腾腾的素材,开始给《文艺报》和《文学报》等国内报刊杂志写新书推介和文坛动态。


解封后,李琦用力“挤”出很多时间安排她想要的生活,报复性外出:看很多电影,听很多讲座,甚至重回课堂上法语课,修艺术史,看戏,学游泳,听音乐会,参加博物馆的工作坊……她用文字记录这一切,在豆瓣“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写下当天发生的3件好事”栏目里留下了近500个条目,每月的25日,她还会写一篇日记整理过去一个月的生活点滴。写下来这一行为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挽回(拯救)一个个瞬间,和那个转瞬间就消逝不复的世界。


因为身在巴黎,她笔下对法国文学、电影、艺术的心得体会,是一种“在现场”的沉浸和见证,一种地理和精神的双重“漫游”。李琦说她很珍惜自己写的每一篇文章,因为工作之余的时间格外宝贵,而写作过程于她而言是“一丝喘息,一次逃离,一个固定点,一些成就感”,成就她曾经以为凉透了的“文学梦”。而她的努力和坚持也有了回报,2024年底,她荣获《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奖,她说她在巴黎寻找写作的声音,莫迪亚诺、安妮·埃尔诺、路易·阿拉贡、埃尔维·勒泰利耶、让-保罗·杜波瓦……找着找着,她渐渐有了属于她自己的声音,自己的风格。


《带一本书离开巴黎》记录了李琦四年的巴黎时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站起来生活,坐下来写作”。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学,是阅读对她的锻造;第二部分是艺术,是观看对她的启发;第三部分是城市,是生活对她的馈赠。前两部分文章大多散见于报刊,在它们最初发表时我就已经读过。这次出文集对李琦最大的挑战或许是如何把这个七巧板拼成她想要的样子,又忍不住会去猜读者期待看到的样子。第三部分的文字对我而言是全新的,也是最鲜活,最有烟火气的。最让我忍俊不禁又感到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是:李琦烤了一个榴莲披萨,邻居怀疑是她家燃气泄漏,叫来消防队破窗而入……

作为年轻时曾在巴黎学习生活过的我而言,书中那些熟悉的地名也让许多隐没的记忆慢慢浮出水面,穆夫塔尔街、卢森堡公园、克罗德·贝尔纳街、花神咖啡馆、奥德翁街、加尼叶歌剧院、奥尔纳诺大街、蓬皮杜艺术中心、奥赛博物馆……曾经的青涩和骄傲,那些“很穷却很快乐”的时光。


从来没有真正地离开,不管是文学,还是巴黎。


撰文/黄荭

编辑/张婷

校对/柳宝庆

相关推荐
巫鸿对谈黄小峰:还原中国绘画史的“立体感”
文化
跳出胜负束缚后的路,该怎么走下去?| 专访吉井忍
文化
支棱书单①:不管明天如何,我只要今天能放肆大笑
文化
攀至智慧顶峰,见识世界的善与恶
文化
“倒霉”老头和他的文字世界
时事
《阿包》:被辍学,被拐卖,但她不被命运压倒
文化
当北大教授走进「酒吧」
新京号
写作有困难?跟契诃夫练习一门手艺|罗新、淡豹对谈回顾
文化
《尤利西斯》:生命就是好多个日子丨景凯旋读经典
文化
电影人阿克曼,写作者香特尔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