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园书香四月天
与文字共历千种人生
世界读书日
人间四月,春深似海。当微风吹皱一池未名湖水,当新绿爬上老教学楼的窗棂,书香也在燕园静静流淌。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我们邀您一同展卷阅读,让文字载你穿越人间烟火,经历千种人生,踏入未至之境……
点击视频 ,感受每一位用心阅读的人的灵魂漫游 ↑
01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四月的燕园,草木葱茏,书声琅琅。翻开书页,在文学历史中与千百年前的智者对话;戴上耳机,聆听从哲学到科学的思想激荡。在北大图书馆的万卷藏书间,在五四操场的晨光里,在湖畔的长椅上……阅读让每一个平凡的瞬间熠熠生辉。
“我给宇宙带来了一个新的宇宙,因为我带来了宇宙本身。”中国语言文学系黄臻与佩索阿在《我将宇宙随身携带》中相遇。当我们沉浸于文字,我们不仅是在接受世界,更是在创造属于自己的宇宙。
五四操场上,来自未来技术学院的张可意调整呼吸,耳机里正播放着《三体》有声书:“我们学会把时光赋予生命,在这岁月的长河中留下文明,以当作这个世界的证据。”微风掠过耳际,跑道上跃动的身影仿佛与书中的宇宙文明在阳光下共振。
02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历史学系的张周月明手捧《红楼梦》,与黛玉共历一场“眼熟”的初见:“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着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翻开书页,我们遁入他人的悲喜;合上书本,才发觉书里书外皆是生活百态。
修车师傅蔺庆刚在树荫下翻开《平凡的世界》,读着孙少平的渴望:“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这双能够拧紧螺丝的手,同样可以松开现实对想象的束缚。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温暖的不只是“人间草木”,还有公寓服务中心王晓玲耐心的笑容。她在值班室为同学解忧,也在花坛边撷取美好,将琐碎日常谱写成诗行。
03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保卫部的甄文进在每日的执勤、巡逻、解答来访者的疑问等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爱着这个世界。正如他在未名湖畔翻开《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时所读到的:“我爱这周而复始的生活,也爱生活里的小悲伤、小欢喜、小意外。”
塞万提斯雕像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蔡一辰和堂吉诃德一同踏上了游侠骑士的旅程:“游侠骑士要到世界最偏远的地方去,去闯入最困难的迷津,争取做到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科研征途亦如此,这不仅仅是实验与数据的积累,更是一场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浪漫冒险。
正如茨威格所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无论是医嘱单上的严谨,还是科研实验室里的专注,都化作了北大第一医院汪旸教授扶正眼镜时镜片后闪烁的光芒。
04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历史学系的王晓秋教授已至耄耋之年,仍每日与书为伴。他引用高尔基的话:“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此刻,对他而言,阅读不仅是学问的积累,更是生命的延展。
读书日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提醒: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沉下心来,让文字滋养心灵。无论是未名湖畔的晨读,还是图书馆里的夜灯,阅读让北大人始终保持思想的活力,让燕园的精神薪火相传。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在这个春天,让我们再次捧起一本书,在书中找寻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让阅读成为一生的习惯,让思想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文字 | 张光启 石雯茜
视频 | 石雯茜 侯华丽
责编 | 纪子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