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4月20日,“影像未来式”主题研讨活动及水上红毯活动在通州区举行,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增添了独特的运河光影魅力。
嘉宾乘船抵达北京艺术中心滨河空间。唐建 摄
嘉宾游船探讨通过电影创作传播运河文化
傍晚时分,落日余晖映照在千荷泻露桥上,运河岸边草坪宛如无边的柔软绿毯,重瓣棣棠花繁似锦,一条红毯沿着岸边铺展开来。
演员肖央,曾参与制作《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多部影片的知名影视特效公司墨境天合创始人魏明,担任《封神》三部曲、《黄金时代》等影视作品摄影指导的王昱,担任《万里归途》《独行月球》《我不是药神》《唐人街探案》等影视作品美术指导的李淼,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影像总设计杨庆生等嘉宾款款走过红毯,登上3艘装饰精美的船只,前往北京艺术中心码头。
游船上,北京电影学院在校学生嘉宾——时代少年团成员丁程鑫、严浩翔,青年演员邱天作为电影行业青年力量的代表,同行业前辈面对面交谈。
沿途船只驶过千荷泻露桥、东关大桥、玉带河大桥、铁路桥、运通桥5座具有通州特色的大桥,沿线两岸风光秀丽,夜色下的运河商务区灯光绚烂,古典与现代同辉,静谧与繁华共融的副中心景色展示在电影人眼前。
运河微风中,嘉宾们围绕如何通过电影创作传播运河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以及结合电影产业发展探讨通州文化产业的方向、文旅演出的趋势和运河文旅项目的建议等话题展开了深入对话。
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举行“水上红毯”活动,嘉宾在通州大光楼码头走上沿岸铺设的红毯。唐建 摄
北京艺术中心滨河空间全新亮相
夜幕降临,船只靠岸,嘉宾们抵达北京艺术中心滨河空间。长影乐团现场演奏世界经典电影音乐作品,表达对嘉宾的诚挚欢迎。
在“草坪音乐会”的尾声,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发布了“面向未来影像的人才培养”宣言。通州区、北京电影学院及行业、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圆桌备忘录,通过凝聚各方共识、搭建产学研平台,共同面向影像的未来发展,建立未来影像学学科体系,培养“艺工融合”的交叉学科人才,为中国未来影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此次仪式在全新亮相的北京艺术中心滨河空间举行,空间以人文核心串联剧院与运河水岸,通过流动的乐章、光影的韵律、大地的琴键、记忆的密码四大艺术场景,打造集艺术、音乐、生态、娱乐于一体的体验型艺术地标场所。
滨水空间内的码头铺装创新融入了《运河颂》音乐符号,以艺术化游鱼造型勾勒运河千年流动图景,夜幕下的灯光伴随人潮流动进行律动变换,长达350米的动态光影艺术装置犹如运河之水在月光下流淌。在中央广场直径200米的音阶花园里,钢琴键造型的路径联通剧院与运河两端,市民可以在刻有《我爱你中国》曲谱的座椅上,沉浸式观赏大运河音乐文化展示长廊,感知运河文化的悦动乐章。
提升后的滨河空间具备商业售卖、文化艺术、休闲娱乐和运动康体等综合功能,为市民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漫步空间。未来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音乐教室、运河渡口、运河音乐咖啡馆、草坪音乐小剧场、儿童活动场、滨河集市等文化活动,尽享运河水岸的诗意与雅趣。
“水上红毯”活动当天,北京电影学院在通州区举办了“影像未来式”主题研讨活动。专家学者与行业一线创作者们齐聚一堂,深入探讨未来影像的发展方向。
本次活动由北京广播电视台、通州区委宣传部、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主办。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牵 校对 贾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