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大学管理“中学化”,“圈养”教育怎么破?|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何睿
2025-04-20 15:49
学校和家庭都需要在日常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新校规屡屡引发社会对于高校管理“中学化”的讨论。图/IC photo


高校组建家长群、给家长寄成绩单、学生未经允许不准出校门……据半月谈报道,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新校规屡屡引发社会对于高校管理“中学化”的讨论。不少大学生吐槽自己被“圈养”,受访高校老师则表示,这是为解决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律性和责任心的无奈之举。

大学管理“中学化”,表面原因是教师所说的学生自律性、责任心缺乏,而更深层次原因,则是大学与中学一样,正日益成为“无限责任主体”。大学生学业成绩出问题、外出发生安全问题,家长都要“吵”到学校,要求追究学校的责任。为避免担责,学校也就无奈采取和中学类似的“圈养”管理方式。

避免大学“中学化”,给大学生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探索空间,必须明确大学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不该承担的,大学就不用承担,如此,也才能让大学有办学自主权。事实上,我国高中学校以及初中、小学,也需摆脱现在的“无限责任主体”角色,厘清家校职责边界,改变“圈养教育”模式。

高校之所以要组建家长群、给家长寄成绩单,是因为近年来,有的学生因学业问题被退学,家长就质疑学校平时没有尽到教育责任;而一些大学控制学生出校门,也是因为一旦学生外出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就面临被问责的压力。


但这种管理方式,效果并不佳。因为,大学的学习最终要靠学生自觉、自律,即便有家长参与、督促,也是鞭长莫及。而且,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双休日、节假日离开校园,出去旅游、聚会,也都是其自主权利。

大学采取这种严格的管理方式,主要意图是向家长表明,学校该做的都做了,学生再出问题,就是学生自己的责任。

但从报道也能看到,学生对此纷纷表示不满。


实际上,我国高中、初中、小学存在的“无限责任主体”问题更严重。毋庸置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学生,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履行监护、看管责任。但即便如此,学校的责任也应当是有限的。


比如,学生在校内上体育课、参加体育锻炼、课间活动意外受伤,如果学校已经尽到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的责任,就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在现实中,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一般都会追究校方、教师责任。而学校所能采取的应对方式,就是“圈养管理”。


所以,学校教育的“圈养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治理关键有二。一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教,明确学校应该承担的教育、管理职责,而不能无限扩大,否则就会影响学校履行自身的职责。


比如,对学生因学业问题被退学,或者学生自己在校外发生安全事故,学校不该承担责任的,依法坚决不承担责任,不能把依法治教,变为依舆情治校。

二是,要把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与自我规划能力培养,作为对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贯穿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

所有学生都将离开校园,走进社会。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必须在日常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否则,一直被“圈养管理”,学生就会成为长不大的孩子,更遑论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家庭各司其职,打破“圈养”教育与管理,给学生自主发展留足空间。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北京迎来“新东六环”;坚守“帕米尔高原第一所”
时事
北京房山发布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
第一看点
教育部通报三起高中违规补课案例,将禁止节假日补课作为“红线”
教育
教育无问西东:一块屏幕交出的山海答卷
教育
清华大学建设4个新书院,含AI+书院、国际化STEAM书院等
教育
北京高校大学生共赴“青春读书会”,分享阅读感悟
教育
多家高校开启新文科探索,AI浪潮下的坚守与融合
教育
图个明白丨生死交接处 年轻人正在撕掉这个行业的刻板“标签”
数据
两会划重点丨3月10日
时事
当大学论文多了“AI味”,高校如何给AI工具使用“立规矩”?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