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的分数线是多少、今年招生计划大概有多少人、专项计划录取后学生成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比例有多大……4月19日上午,北京建筑大学2025年校园开放日暨全国高招联合咨询会举办,90所京内外知名高校齐聚一堂,打造“一站式”高招咨询,北京以及周边地区近万名家长和考生入校参观咨询。
记者了解到,北京建筑大学今年设立了“建筑菁英班”和“工科菁英班”两个本博贯通培养班,计划招生45人;并首次新增人工智能+创新试验班招生,计划招生35人。同时在人才培养上放宽转专业限制,实行“转出不设限、转入看条件”的宽口径政策。
4月19日,90所高校齐聚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招生咨询。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90所高校组团提供高招咨询,“强基计划”成家长咨询热点
“人工智能专业的就业领域有哪些?”“双学位是哪两个学位?”“今年学校的强基计划有什么新变化”……4月19日上午11点,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的操场上人头攒动,90所高校的展台在操场四周排开,家长们将招生工作人员团团围住,不断地提问。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以北建大招生总咨询台连同10个招生学院为核心,与90所高校协同联动。其中,既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7所北京地区的高校代表,也有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33所京外名校。
家长在高校展位前咨询招生政策。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家住东城的刘女士早早就来到了现场,她告诉记者,女儿今年高三,只对法学专业感兴趣,所以自己趁着这次高招联合咨询会把涉及法学专业的学校问了一圈,“孩子的目标是北大,我就问了北大的提前批、强基计划招生,还咨询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去京外读我们也没意见,也问了问武汉大学。”
记者注意到,“强基计划”招生也成为了家长咨询的热点内容。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展台前,李先生一家认真咨询了该校“强基计划”今年新增的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情况,“还有就是学生可以直接读硕士研究生,我们也比较关心考核机制。万一孩子退出了怎么办。”
此外,活动现场还有北京教育考试院同步举办的“高招咨询嘉年华”活动,北京16区教育考试中心负责人与生涯规划专家现场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教育考试、志愿填报及生涯规划等一站式专业指导。
当天,北京高校招生服务联盟正式揭牌成立,并公布了2025年联盟十大专项行动,包括指导10场左右分类型、分层次高校联合咨询会,搭建高水平大学与北京优质高中协同衔接平台,组建全市性的志愿填报辅导专家队伍等。
北建大两大“菁英班”升级扩招
当天,北建大也公布该校2025年招生新政。
该校招生办公室主任胡德俊介绍,今年学校招生政策主要有四大变化。一是依托未来建筑技术学院,设立建筑类(建筑菁英班)和测绘类(工科菁英班)两个菁英班。两个班均开展高考直招、本博一体化贯通培养,形成“三制五化”的培养特色,坚持以“一生一策”定制培养方案,实行“大一选专业、大二进团队、大三跟导师、大四大五推免直博”的创新育人模式,学生入学一年后可在全校所有博士点覆盖专业中任选专业。
其中,建筑类(建筑菁英班),不限选考科目,计划招生15人;采用“4+5”培养模式,即前4年为本科生培养阶段,后5年为博士生培养阶段,学生入学一年后可在建筑学院所属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中任选专业。
测绘类(工科菁英班),选考物理+化学,计划招生30人;采用“3+5”培养模式:即前3年为本科生培养阶段,后5年为博士生培养阶段,学生入学一年后可在智科学院、测绘学院、机电学院、土木学院、环能学院专业中任选专业。
二是学校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构建“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首次新增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创新试验班),报考要求选考物理+化学,计划招生35人;入学第一年强化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打通全校所有专业,赋予学生最大化专业自主选择权,学生入学一年后可在全校所有专业中任选专业。
三是强化7个学院特色实验班招生。今年,全校7个学院开设特色实验班,包括建筑学(实验班)、土木工程(大师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验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班)、工程管理(实验班)、遥感科学与技术(实验班)、车辆工程(实验班)。这些实验班实行小班制、院士/校领导等班主任制、校内外名师双导师制、项目化、国际化、保研和奖学金倾斜等,强化政策和资源保障,突出专业特色人才培养。
四是放宽转专业限制。北建大改革转专业管理办法,实行“转出不设限、转入看条件”的宽口径政策。转出申请不设任何比例和条件限制,学生可分别在大一、大二春季学期共2次机会提出申请,每次机会可分别选择2个顺序专业,转入成功率高,部分专业为100%。
就AI技术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如何转型话题,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表示,AI不仅带来了挑战,更蕴含着巨大机遇,该校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并鼓励教师将AI内容融入专业教学,推动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变革;并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促进AI与建筑行业深度融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原创性知识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原创性知识的产出,寻求人工智能工具与人类创新之间的平衡。
北建大毕业生在京就业比例超七成
记者了解到,作为“东道主”,当日,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校史馆、体育馆、各学院教学楼、实验室等全面向考生和家长开放,并安排了师生导览团队全程陪伴讲解。
北建大学生操控的机器人引起了现场围观。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同时,该校还在主会场设置了80米的展板长廊,全景式、沉浸式展示了学校概况、办学成果、就业升学等内容,并在校园里设置了科技成果路演区,各学院的高精尖装备集中亮相,师生团队现场路演前沿技术,充分展现学校“新工科”的实力。
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关海琳介绍,近几年毕业生在北京就业的比例保持在七成以上,近八成在京津冀地区就业。同时,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适配度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以2024届毕业生为例,近七成毕业生在建筑业、科技服务、燃气热力等与城市建设、城市更新等相关行业就业;超七成签约毕业生进入国有性质单位就业;人才培养质量在住建行业内具有比较优势,成为住建部、中建集团等部委、大型央国企单位在京录用毕业生人数最多的生源高校;此外,学生主要毕业去向还有国铁集团、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建工集团、北京自来水集团、北京燃气集团等大型国企单位。
数据显示,近三年,北建大本科生升学率稳步增长,2024届本科毕业生近1/3学生升学,环境工程、城乡规划、建筑学等13个专业,学生升学率超过40%。85%以上的国(境)内深造学生考入“双一流”高校,65%以上的国(境)外深造学生考入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的知名院校。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