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开跑。机器人与马拉松选手同场竞技。据介绍,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全程21.0975公里,起点位于南海子公园一期南广场,终点位于国家信创园。
机器人从通过起点线开始计时,至通过终点线停表,最终成绩为比赛计时与罚时总和。奖项根据裁判委员会确认的成绩确定。依据赛队名次高低,评定冠军、亚军、季军,并安排完赛奖、最佳耐力奖、最佳人气奖、最佳步态奖、最佳形态创新奖等专项奖。
对于人形机器人选手来说,正如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所言:“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 ,机器人马拉松代表的是科技和产业的一场马拉松,这次马拉松比赛也是一次科技和产业的起跑。阅读全文>>>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天工机器人冲线夺冠。视频/新京报
4月19日10时11分左右,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迎来首位撞线“选手”——天工Ultra,用时2小时40分42秒。
4月19日中午,人形机器人半马冠亚季军出炉:天工队(机器人:天工)、小顽童队(机器人:N2)、行者二号队(机器人:行者二号)分别获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冠军、亚军、季军。
与人类马拉松有补给站类似,机器人半马也有多个补给站,参赛队伍可以在这里为机器人更换电池或更换机器人。根据竞赛规则,比赛过程中,鼓励参赛队机器人全程奔跑,鼓励参赛队不更换电池,不更换机器人。
值得关注的是,更换机器人或更换电池需要向随行裁判示意,并经随行裁判同意后进行换电、更换机器人的操作。换机器人须罚时。
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开跑,N2机器人中途更换电池。视频/新京报
人形机器人跑半马,除了有意思,又有何意义?
“天工队”技术负责人郭宜劼介绍,人形机器人“跑马”需要在具身智能“大小脑”和本体优化等层面进行准备。具体而言,在具身智能方面,首先要不断提高奔跑速度,探索关节力矩、转速的峰值边界;其次要提升运动稳定性,通过提升人形机器人在运动中对自身状态、环境状态感知的准确性,作出相应调整;此外,要尽量提高机器人奔跑的“拟人性”,通过导入人类的运动数据,让人形机器人的跑姿更自然。
机器人本体方面,郭宜劼表示,需要对机器人进行结构减重,找到重量与强度之间的平衡点,还要针对其腿部进行耦合设计,完善导热和风冷散热技术,提升运动稳定性和续航能力。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梁靓表示,人类跑马拉松,可能是对个人身体素质、耐力和速度的挑战,对于机器人来说,更多的是对其可靠性、稳定性、持久性、包括安全性的挑战,是对机器人关节协调运动、核心算法开发与适配等一系列技术方面的考验,当然也会考验工程师们的协同作战能力。阅读全文>>>
这一次比赛,把机器人产业的成果,直观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人们也由此期待,机器人产业上下游的从业者,可以再接再厉,让机器人跑出加速度,早日跑进寻常人家,跑进生活日常。
全球首次人机半程马拉松同场竞技,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时刻。而今,比赛已经结束,人类勇于探索的跑道却在无限延伸、永无止境。阅读全文>>>
在全球700多万双眼睛的注视下,美国网红“甲亢哥”(以下简称Speed )身穿武僧服,跪在地上,向一位身着黑衣黑裤的瘦削男子高喊着“师父,教我功夫”。视频中,这位男子站定,向他抱了个拳:“你好,我是梁小龙。”
梁小龙(右)在教授Speed拳法。视频截图
对于河南省少林武术馆教练员,中国武术段位制少林拳项目一级考评员梁小龙来说,3月28日那天与Speed 的交流也只是他的日常工作而已。
“我教了Speed少林五步拳的基本步法,弓步、马步、歇步、虚步、仆步,他学得很快。”
梁小龙说,那天下午,Speed主动提出,想学打在身上使棍子断裂的硬气功“开棍”“要学少林功夫。”
后来便发生了视频中被网友们喜闻乐见的那一幕:Speed开棍成功,却疼得躺在地上翻白眼。一旁的梁小龙倒不慌张,只是轻轻蹲在Speed身边,扶着他说出了一段饱含哲理的英文:It’s pain, but it’s life.……It’s pain, it’s you.有中国网友将这段话信达雅地翻译为“千般痛,皆成汝身”。而国外网友翻译得更为直接:NO PAIN NO GAIN.这是一句西方谚语,意为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作为在国外视频网站拥有将近4千万粉丝的顶级网红,Speed在今年3月下旬开启了中国之行。此后一个月,他在北京、上海、河南、四川等地展开多场直播活动,千万外国网友跟随他的镜头,看到最真实的中国。其中人气最高的,就是他在河南少林武术馆拜梁小龙为师的练武片段。
随着视频的出圈,梁小龙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谦逊、专业、礼貌,还浑身散发着哲理的光辉,这就是功夫精神。”有国外网友如此评价。
有外国网友称呼梁小龙为大师梁师父。谈及此事,梁小龙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摆手,“我不是大师,那天只是正好轮到我接待,仅此而已。”阅读全文>>>
“年薪25万-90万,安家费40万-190万”,2024年,民办本科高校温州商学院以相当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招聘顶尖人才,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彭辉在投出近60份简历后,入职了这所高校。有网友说他浪费了北大学历,为钱放弃了学术理想;有网友同情他,称在“文科无用”的环境下,能找到这份工作已属不易;还有人居高临下,认为他上学期间没做好职业规划、没好好发论文,才导致从985、211落到民办高校,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资料图:某招聘会现场。图/新华社
转眼快一年过去了,彭辉表示自己并不后悔这个选择。如今,拿着税后三十五六万元的年薪,他认为自己并不亏。
而就是如此,依旧有网友为彭辉的选择“感到不值”。这是因为,在一些人的职业价值观中,人要一直往高处走,北大博士毕业到高校就业,要选择985、211高校,到普通公办高校就业,已经属于“逆向就业”,到民办高校就业,简直就是“低就”了。
这其实是把升学时的学历等级观,延续到就业中,如同近年来的考研中,有自媒体把从985高校到“双非”院校读研,称为“逆向考研”。这样的职业价值观,不仅强化学历歧视、职业歧视、“面子就业”,而且根本不符合人才市场“双向选择”的现实。
近年来一些人总是对清北博士到街道、中学工作指指点点,但伴随质疑声的,是这样的就业越来越多。这既是就业形势使然,也是个体的兴趣、能力使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集中地域、集中行业、集中职业的“集中就业”现象,这导致就业竞争加剧。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如果继续“集中就业”的就业思维,所有大学毕业生都想在热门地域,选择热门行业、热门职业就业,那难度可想而知。只有改变这种“集中就业”思维,实现多元就业,才会化解就业的内卷,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事实上,推进多元就业、个性就业,也是我国包括博士毕业在内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方向。在此方面,社会舆论也应与时俱进。就如这名北大博士所说,只是抽象地谈论北大博士该有怎样的职业道路,不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是没有意义的。阅读全文>>>
“面对科技封锁、关税问题频现,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报国!”据报道,近日,在清华大学一场“科学报国与君子担当”对话活动上,来自精密仪器系的博士研究生庞众望一句话点燃了全场,并迅速在全网引发热议。
庞众望在清华大学“科学报国与君子担当”对话活动上。图/人民日报视频号截图
庞众望,这位8年前被媒体曝光捡废品交学费上清华而备受关注的寒门学子,如今已是正攻读博士学位、手握多项专利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从入学时想努力改善家人生活,到如今笃志科研报国,时光见证了国家与有志青年之间一场热血的“双向奔赴”。
庞众望说,若必须在改善家人物质基础与科研报国之间选择,他会倾向后者,相信最终能惠及家人、家乡及更多人。
志存高远,心胸开阔,小家之外,兼济天下。用对学生个体的善意,换取家国情怀与责任,这就是大学育人的意义。
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再次对华极限施压,滥施关税意图实现全方面“脱钩”。但相比第一次中美贸易战,如今我们在国家和社会层面都展现出了“心中有数,手中有招”的战略定力。
这背后的底气,无疑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近年来在多个尖端科技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更关键的,则是一大批像庞众望一样在一线岗位上勤勉钻研、砥砺奋进的科技工作者,不断突破美西方的技术封锁,实现自主与自强。
“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在中国被列强看轻和蹂躏之时,梁启超以一篇《君子》演讲勉励曾经的清华学子。
而今,111年过去了,我们从“庞众望”们身上欣喜地看到,当代青年正一点点还原大师口中“君子”的样貌,国与家的未来,都充满希望。阅读全文>>>
编辑 艾峥 设计 师春雷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