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大力弘扬和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好人好事挖掘宣传工作,扩大“东城榜样”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东城区委宣传部持续深化“东城榜样”选树宣传,2025年4月至9月,每月评选发布5名月度榜样,广泛选树宣传各行各业的榜样人物,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东城爱相融”良好风尚在全区蔚然成风。
热心公益榜样
王泽旭
王泽旭,男,满族,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
王泽旭(后排左三)为社区居民上非遗体验课。
40余年来,他发挥专长,服务社会,热心公益。用艺术服务社区,多次带领师生为东城区设计公益海报、标识、绘制“文明墙”,参与东城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公益活动,受到广大居民高度好评。作为金石传拓技艺的区级非遗传承人,多次参与市区级公益体验活动,向市民推广传统文化,被《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致力打造“没有围墙”的校园,牵头开展美育课程研发,近10年为区内外11万余学生“送课上门”;线上公益课程面向全国推送,学习量达2万多人次。从教40多年,王泽旭把教育情奉献给师生,把公益心播撒向社会,把文化根厚植在百姓心中。
王泽旭(后排)为学生上书法课。
敬业奉献榜样
谢晶
谢晶,女,汉族,1986年10月出生,民盟盟员,北京市普仁医院妇科负责人。
谢晶(左二)在化德县人民医院进行日常查房。
从医14年,她始终践行“精诚仁和”的职业信仰,深夜折返抢救急危患者成常态,被称作“手术室常驻”。2022年主动请缨援蒙帮扶,带领帮扶团队开展新项目14项,填补“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等县域医疗7项空白,诊疗患者2700人次。首创“京蒙绿色转诊通道”,亲自对接完成23名危重患者跨越千里赴京治疗。在化德县开创性开展宫腹腔镜微创技术,跪地1小时为残疾患者完成高难度宫腔镜手术,被誉为“草原上的光明使者”。为聋哑患者手绘卡通手术流程图,成为医患同频的温情密码。连续10年零投诉纪录,让锦旗上的“仁心仁术”注解了医院里的光与暖。
援蒙期间,谢晶主持开展公益活动。
范来友
范来友,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
范来友(左二)在“关门夜巡队”执勤,守卫居民安全。
2010年退休后,他投身钟鼓楼及中轴线申遗志愿服务,身着志愿者马甲为游客讲解历史文化,成为中轴线的“活名片”。他接受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登上景山公园讲述市井文化,与艺术大师同台传播中轴精神。作为钟楼湾社区老党员先锋队成员,范来友2017年加入“关门夜巡队”,每晚巡查11条胡同,从帮居民关院门、修门锁,到指路、摆共享单车,7年风雨无阻,惠及2300余户居民,被居民誉为“移动的安全伞”。
范来友(右)接受北京广播电视台采访,分享北京中轴线文化。
诚实守信榜样
董艳娜
董艳娜,女,汉族,197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
董艳娜(右一)与质量检测小组对景泰蓝制作各个环节产品进行检测。
她强化质量管控,带领企业获得国际标准化三体系认证;为企业打造优秀的设计、制作和管理队伍,助力珐琅厂服务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冬奥会、APEC会议等重要国事活动及《盛世欢歌》《四面方尊》国礼制作等;将诚信经营与提升服务管理融合,多次获评“北京市诚信品牌企业”“北京十大商业品牌”等荣誉。她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力度与数字运营推广,与稻香村、喜茶、和平精英等其他非遗老字号、知名IP跨界合作;与非遗博主合作直播,吸引4万人次观看;推动创作景泰蓝制作技艺非遗主题歌曲短片《点蓝》等,带领珐琅厂老字号企业绽放新华彩。
董艳娜(右)接受北京广播电视台采访,介绍景泰蓝文创产品。
自强不息榜样
杜美英
杜美英,女,汉族,1955年8月出生,群众,交道口街道大兴社区居民。
杜美英(右)在香饵胡同参加社区治安志愿者值守。
20多年前因摔伤导致腰椎陈旧性骨折,多年的驼背让她行动不便。她的爱人患有糖尿病,五年前因脑梗导致腿脚不便,一只手无法持物。三年前儿子被确诊为糖尿病并发心梗,又因尿毒症需每日4次腹膜透析。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杜美英,她不仅没有消沉,反而和老伴一起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乐观地帮助他人。她和老伴累计志愿服务3616小时,获评2023年“首都最美志愿服务家庭”。作为社区治安志愿者和小巷管家,她得知邻居有瘫痪在床的老人,经常将自家刚做好的饭菜送去,还陪老人聊天解闷。邻居因病经常去医院,因此每逢雪天她总是主动帮邻居扫雪除冰,防止老人滑倒。“生活再难,也要活得有意义。”杜美英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杜美英(右二)荣获2023年“首都最美志愿服务家庭”。
转自:“北京东城”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