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当收手机遇上“00后”,大学课堂这道题怎么解?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记者 柯锐 编辑 柯锐
2025-04-18 19:00
不管是学风建设,还是宿舍管理,高校管理者都应摒弃传统“管控式”思维,多一些倡导、引导,少一些简单强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


▲资料图:某地大学生正在“手机驿站”放置手机。图/IC photo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收到西北政法大学多名在校学生反映,称自2025年开学以来,学校推行学生学风建设行动,其中有建立“无手机示范课堂”“手机入袋”等措施。部分学生反映,部分学院试行时“存在强制行为”。


17日,西北政法大学党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反映者的表述不实,目前学校并没有强制要求学生上课前上交手机,也没有对学生上课时拍摄教学PPT有所限制。当天,此前部分接受采访的学生告诉红星新闻,目前其所在的学院已不再强制要求学生上课前交手机。


不仅是西北政法大学,近来,很多高校都出台了相关规定加强学风建设,而打造 “无手机课堂” 则成为很多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比如,近日,安徽工程大学发布《关于加强课堂手机管理的通知》,也要求除因课程需要确需使用手机外,授课教师上课前应要求学生手机入袋,对课堂上不当使用手机的行为进行制止。


眼下,高校课堂内,学生低头玩手机、抬头率低、互动率差等现象比较普遍。课堂是育人主阵地,开展学风整顿行动,让学生回归课堂,也是高校的职责所在。在这一背景下,很多高校打造 “无手机课堂” 以加强学风建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很多高校的实践表明,“无手机课堂”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减少手机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干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当中,有助于提升知识吸收效率,增强师生间互动交流,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因此,西北政法大学推行学生学风建设行动,建立“无手机示范课堂”“手机入袋”等措施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也要看到,对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 “00 后” 甚至是 “05 后” 来说,手机已经全方面融入其生活。很多人离开手机就会焦虑不安,课堂上同样如此。因此,学校在打造 “无手机课堂” 时,如果方法策略不当,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对和不满。


尤其是教育数字化深入推进的当下,教学形态在深入变革,有些课堂已经离不开电子设备。手机、笔记本电脑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备工具。比如,在编程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手机连接编程设备进行代码调试;在语言学习课堂上,手机里的翻译软件、学习 App 能辅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此时,如果“一刀切” 地禁止手机进入课堂,显然也不合时宜。


高校应不应该加强学风建设?答案是肯定的。而具体到手机如何管理,则是对高校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考验。首先,要引导高校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打造更多有质量的 “金课”。课堂要吸引学生,首先必须质量过硬。


其次,在手机管理问题上,学校应该多一些沟通和引导,少一些强制。从一些高校打造“无手机课堂”的实践来看,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做到了两点。其一是先通过各种渠道征集学生的建议,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管理中来,赢得他们的认同,而不是单纯采取强制手段。其二,则是根据课堂特性,与教师共同制定课堂手机使用规则,而不是“一刀切”,无视课堂特点和教学变革趋势。


面对自主意识显著增强的大学生群体,学校须充分尊重其个体差异与自主选择权。不管是学风建设,还是宿舍管理,高校管理者都应摒弃传统“管控式”思维,多一些倡导、引导,少一些简单强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只有这样,这些措施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和支持,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撰稿 / 李一陵(媒体人)

编辑 / 柯锐

校对 /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柯锐
新京报评论员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起底运营商“幽灵电话卡”;北京春日赏花攻略来了
时事
女海员日记:在脏话、偏见和性骚扰中生存
新京号
大模型震荡时刻:DeepSeek掀桌百度开源 免费成必答题
科技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1月7日起报名
第一看点
而立之年,困于尘肺
时事
新闻8点见丨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全面实施;飞机大范围“锁座”调查
时事
十几万陌生网友,帮忙破解亲人临终时留下的“天书”
新京号
运营商异地业务调查:跨地销号退款难,异地卡办宽带被多收安装费
科技
新闻8点见丨高空抛物“破局”20年;草本雾化器成电子烟“平替”?
时事
黄金周遇上乒乓球比赛,北京石景山区民警24小时守护首钢园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