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为什么受伤后血流不止?警惕这种“皇室病”
新京报 记者 张兆慧 编辑 王鹿
2025-04-17 20:19

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科学防治血友病,让生命不再脆弱”。血友病曾被称为“皇室病”,最早出现在英国皇室维多利亚女皇家族。作为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率为1/10000,2018年被列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由于患者体内缺乏凝血因子,血友病患者又被称为“玻璃人”,他们如同玻璃一样经不起碰撞,摔跤、滑倒、轻微擦伤,都可能让他们血流不止。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血液中缺乏特定的凝血因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病科主治医师廖俊尧介绍,该病主要分为两大类,血友病A(由于凝血因子Ⅷ缺乏)和血友病B(由于凝血因子IX缺乏)。此外,广义上的血友病还包括血友病C(凝血因子XI缺乏)、获得性血友病以及血管性血友病等类型。


血友病A又称为经典血友病,是最常见的血友病类型,约占全部血友病的80%-85%,其病因是凝血因子Ⅷ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血友病B又称Christmas病,较少见,其病因为凝血因子IX缺乏或功能异常。两者均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多发,女性多为携带者。


血友病患者经常被称为“玻璃人”,这其实与其症状有关。廖俊尧指出,血友病患者常表现为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或自发性出血(常见于重度患者);关节出血(常见于膝、踝、肘关节),反复出血可导致关节畸形(造成血友病性关节病);肌肉或软组织血肿以及其他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颅内出血(可能危及生命)等。


“血友病患者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廖俊尧表示,轻度患者的凝血因子活性为正常值的5%-40%,通常在外伤或手术后出血;中度患者的凝血因子活性为正常值的1%-5%,会偶发自发性出血;而重度患者的凝血因子活性<1%,会频繁自发性出血。血友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如果反复出血,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假肿瘤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由于患者病情不同,表现程度也不尽相同,大多数血友病患者,从出生起就会表现出流血不止的症状,例如疫苗接种后流血不止,磕碰后身上出现瘀斑等。也有极少数患者,由于病情相对较轻,3、4岁后活动变多时才会被发现。


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预期寿命可接近健康人群。廖俊尧表示,如有疑似出血症状或家族史,建议尽快到血液科就诊,接受专业评估与治疗。在诊断方面,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基因检测等进行诊断。


“有家族史的女性需进行携带者检测,孕期可通过绒毛取样或羊水穿刺进行产前诊断。”廖俊尧提醒,血友病患者需终身管理,定期随访凝血因子水平和关节健康状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创伤,减少剧烈运动(推荐游泳、步行等低风险活动);建议按时接种甲肝、乙肝疫苗。此外,应随身携带血友病标识卡,出血时及时就医。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兆慧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没磕没碰,哪来的青一块紫一块?这4种情况千万小心
新京号
社会问题总是具体的,任何“主义”都不免大而不当 | 专访李明洁
新京号
儿子是我认识的第6个胳膊肘脱臼的小孩,第1个是我自己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