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7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守护安全,创新发展,加强特种设备全链条监管”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到,市场监管总局推出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允许企业在可控范围内试制试用,并同步监测风险、消除隐患,实现技术创新与安全监管的动态平衡。
实施沙盒监管制度,强化事前监管
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副局长周亮就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缺陷特种设备召回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使用安全治理、锅炉安全提升、客运索道隐患排查治理等3个行动方案进行解读。
他表示,当前,我国特种设备产品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下简称“三新”)不断应用,传统监管方式只要求产品在实验室验证,难以充分暴露真实场景下的风险,且缺乏过程跟踪。
在国际上,欧盟、德国、日本等20多个地区和国家已经在金融、人工智能、汽车等领域探索实施沙盒监管制度。据了解,沙盒监管是针对技术创新的柔性监管制度,在没有完全掌握新技术、新产品的风险时,为企业提供一个试用平台和测试周期,在不违反原则性准入标准和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允许企业开展深度测试,最大限度地暴露潜在风险,努力将风险消除在正式进入市场前。
市场监管总局借鉴国际上沙盒监管理念,结合国内汽车等领域试点经验,推出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旨在划定“安全试验区”,允许企业在可控范围内试制试用,并同步监测风险、消除隐患,实现技术创新与安全监管的动态平衡。比如,采用最新材料制造锅炉、应用最新技术制造电梯,对这些材料和技术现有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尚未作出规定,就可以进入沙盒监管,在某一特定区域先进行试制试用,证明其安全后正式应用。
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申请主体是特种设备制造单位,主要程序包括申请、符合性审查、沙盒试验、技术评审、许可审批。“沙盒试验”是指对采用“三新”的特种设备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所(区域)进行的真实场景试制试用,沙盒试验、技术评审、过程监督,形成对“三新”特种设备产品的全过程监管制度。制度的实施,将有利于深度测试产品质量安全性能,识别产品设计时未考虑的潜在风险。
完善召回制度,强化事后监管
据周亮介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特种设备数量快速增长。存在缺陷的特种设备不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通过责令召回、企业主动召回等方式,对部分存在同一性缺陷的电梯、气瓶实施召回,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市场监管总局借鉴国内外产品召回监管经验,进一步完善了缺陷特种设备召回制度。
《规则》明确,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是缺陷特种设备召回的责任主体。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零部件等存在同一性缺陷的,生产单位应当立即依法实施召回。召回流程包括停止产品销售、发出召回通知、制定召回计划、发布召回公告、实施召回等环节。
周亮表示,《规则》的实施,将有利于倒逼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设计制造质量。
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整治,强化事中监管
据周亮介绍,针对旅游观光车辆、叉车使用过程中,和锅炉安装使用过程中的违章作业、设备超期未检等违法行为以及客运架空索道恶劣天气条件下(比如大风天气)的安全风险防控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集中部署开展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治理行动、锅炉安全提升行动和客运架空索道风险排查治理行动。
此次集中开展的三项行动聚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重点加强锅炉、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使用安全管理,提升客运架空索道应对极端天气的本质安全水平。要求相关单位,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加强设备维护与检验。在企业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无证作业、设备超期未检等违法行为。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