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大厂暗战人形机器人:阿里百度构建生态 腾讯美团突入研发深水区
新京报 记者 张晗 编辑 陈莉
2025-04-17 19:15
大厂入局开启卡位赛。

图/ic


在AI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下,人形机器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范式变革。


这场由技术创新引发的“智能体革命”,不仅重构着产学研协作的底层逻辑,更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竞逐,重塑着中国智能制造的投资版图。


4月17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腾讯再次增持智元机器人。据企查查信息显示,近日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约 2.06%增加至约 2.7%,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腾讯旗下投资公司。4月14日,家庭清洁机器人云鲸智能宣布完成1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腾讯投资和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领投,资金将优先用于云鲸首款家庭具身智能产品研发;百度风投在今年连续两次投资了地平线前副总裁余轶南创立的机器人公司维他动力。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的一场分论坛上,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公开表示,希望将阿里云发布通义千问 Qwen 模型家族中新一代端到端多模态旗舰模型Qwen2.5-Omni放到具身智能产业中,让更多的硬件设计更加智能。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发现,中国科技巨头已在这场全球竞赛中展现出独特布局,其入局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方式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为投资入局,比如百度、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另外一派则是在投资之外还选择自己搭建团队,比如腾讯、字节跳动、美团,今年3月24日,京东也宣布已经切入具身智能领域,侧重家用场景,并已成立相关业务部门。


这种基于核心能力协同的战略卡位,摒弃了传统粗放型的资金投入范式,转而构建起商业生态互补性、技术基座协同的双维价值护城河。


面对这个希望与争议并存的赛道,科技巨头们虽然以不同的方式入局,但战略共振的是都比较克制,不搞撒网式扩张,而是更加关注与主业的关联度,强调技术耦合、生态合作。


技术闭环


百度阿里追求生态逻辑


带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在每一个新兴行业蓬勃兴起之时,互联网大厂的身影就会适时浮现。


今年以来,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赛道热度不断攀升,此前在机器人企业出手并不多的百度,也已连续两次出手投资加码该赛道。


2025年1月22日,BV百度风投参与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维他动力近亿元的种子轮融资,两个月后,BV百度风投再次参与其种子+轮融资,金额约为亿级人民币。维他动力创始人余轶南曾任地平线前副总裁,还负责过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的基础视觉技术研发工作。


与去年相比,今年投资方更关注创始团队的多元化背景和经历。“去年我们更关注创始团队的技术背景,今年会更关注是否有商科背景,是否具备做产品和搭建销售渠道的能力。”上海某投资机构投资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除维他动力外,三亚百川致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参与了具身智能公司星海图的天使轮千万级美元的融资和近3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其关联机构正是BV百度风投。星海图创始人高继扬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毕业后加入Waymo(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


2023年4月,BV百度风投还参与了智元机器人A+轮融资,但并未披露融资金额。“互联网大厂的云计算能力可支持机器集群的实时决策,形成‘云端训练+边缘计算+终端执行’的闭环,这也是目前大厂投资机器人公司的核心逻辑,追求生态逻辑。”深圳某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业务骨干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今年2月,百度智能云与智元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战略合作的首期阶段,百度智能云与智元机器人将率先聚焦教育市场,依托百度智能云“视觉大模型+边缘计算”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融合智元远征系列专业数采与交互服务机器人、灵犀全栈开源机器人、AIDEA全栈数采方案等产品方案,共同打造可支持二次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平台。


阿里“进场”的逻辑和百度相似。


2024年10月16日,阿里参与了星动纪元近3亿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2024年7月15日,阿里参与了通用机器人公司逐际动力的A轮战略融资,金额在数亿元人民币,这也是阿里第一家投资的机器人公司。


前阿里达摩院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陈俊波博士在2023年创建有鹿机器人,同年联合阿里云通义千问共同发布了具身智能大模型LPLM-10B。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的一场分论坛上,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将阿里云发布通义千问 Qwen 模型家族中新一代端到端多模态旗舰模型Qwen2.5-Omni放到具身智能产业中,让更多的硬件设计更加智能。


阿里巴巴集团CEO(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2025财年第三财季业绩会上谈到“未来三年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他还明确了阿里巴巴将继续专注的三大业务类型:国内外电商业务、AI+云计算的科技业务和互联网平台产品。


投资和建团队并行


美团腾讯深入产品研发


与百度、阿里不同,美团与腾讯在投资之外,还搭建了自己的机器人团队。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AI机器人行业研究员郑扬洋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大厂通过投资可以分散风险,以免项目失败而影响整个战略布局,同时还能获取到不同的市场信息。此外,从资源上看,投资还能与现有的业务形成协同,并且整合资源,完善大厂自身的技术生态。


“自建团队的优势在于可以深入掌握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从软件到硬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标准进行研发和创新。”郑扬洋分析称。


4月14日,家庭清洁机器人云鲸智能宣布完成1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腾讯投资和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领投,资金将优先用于云鲸首款家庭具身智能产品研发;3月24日,华为前“天才少年”创业项目智元机器人获得腾讯投资;更早之前,腾讯还投资过乐聚机器人和优必选。


此前,优必选宣布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智能机器人这一终端共同打造服务与内容生态,深化人工智能研发应用。


“云计算可以为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面对训练等产生的大量数据时,云计算可以有效地管理、存储和备份这些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云端的资源共享服务,减少本地存储和计算的需求,机器人的学习也能推动云计算的发展,例如,为了提高云计算的实时性,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计算架构和算法,如边缘计算、分布式计算等。机器人在决策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反馈给云计算平台,为云计算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郑扬洋表示。


在投资之外,腾讯还自建机器人实验室,去年9月,腾讯机器人实验室推出其第五代机器人小五。在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发布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透露,腾讯的机器人实验室RoboticsX已调整研究方向,目标转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意在成为所有机器人厂商的合作伙伴,而非单纯追求硬件的开发。


美团是所有互联网大厂中对机器人投资最密集的企业,当今明星企业宇树科技和银河通用机器人背后,都有美团的身影。


在美团内部,投资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美团自己的战略投资部,另一个是财投基金美团龙珠,美团战投的定位是为美团的业务进行战略投资;美团龙珠前身为美团旗下的产业投资基金,专注大消费领域,在对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投资中,美团战投扮演了主要角色。


据天眼查信息,2024年9月,美团战投和美团龙珠参与了宇树科技的C轮融资,美团战投在2024年2月参与了宇树科技近10亿元的B++轮融资,目前美团也成为宇树科技最大的外部股东;2024年6月,美团战投参与了银河通用机器人近7亿元的天使轮融资,目前汉海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持股14.98%,关联机构为美团战略投资部,位列第二。


另外,美团已经和银河通用达成了战略合作,例如在无人药店打造一款人形机器人。“美团的业务更加强调与线下的耦合性,投资上看重与主业的关联度。”前述深圳某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业务骨干表示。


“美团业务的发展不仅需要软件,还需要硬件,机器人目前是美团投资的关键垂直领域之一。”美团CEO(首席执行官)王兴在2020年全年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在投资之外,美团也成立了自己的机器人研究院。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11月29日,“深圳市美团机器人研究院”正式成立,美团副总裁、无人机业务负责人毛一年任美团机器人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领导负责美团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并未在近年来大批量投资机器人公司,而是在2024年,字节跳动研究院发布了GR-2,这是一个用于多样化和通用机器人操作的最先进的通用机器人代理。


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既横跨不同学科又跨多个领域,互联网大厂的入局究竟可以在此次热浪中扮演何种角色,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晗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万字专访谭待:火山引擎从不赔钱换市场,给豆包大模型打80分
财经
中国AI大模型测评报告:公众及传媒行业大模型使用与满足研究
科技
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
乌镇峰会
“5G小儿科,AI大产业” 华为海思任重道远
科技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