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丨医生提醒:关注肿瘤全程管理
新京报 记者 张兆慧 编辑 王鹿
2025-04-16 16:33

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防治,科普先行;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孙韬提醒,关注肿瘤的“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


关注这几类常见肿瘤的筛查方法


“肿瘤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定期进行肿瘤筛查至关重要。”孙韬指出,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常见肿瘤都有相应的筛查方法。


  • 肺癌


肺癌筛查人群为年龄50岁以上,至少有以下一项危险因素:吸烟20包年(包年=每天吸烟包数×吸烟年数);二手烟接触史;有职业暴露史者(接触石棉、铬、镍、柴油、煤烟等);有慢性肺病病史,如慢性肺部炎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肺癌家族史。


肺癌筛查方法:低剂量肺部CT平扫即可,不推荐胸部X线光片。


  • 乳腺癌


乳腺癌筛查方法包括乳腺B超和乳腺钼靶。乳腺钼靶即乳腺X线检查,钼靶可以发现超声发现不了的细小钙化。40岁以上,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推荐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必要时可辅助核磁共振(MRI)。


  • 胃癌


胃癌高危人群为年龄40岁以上,至少有以下一项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胃病病史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直系亲属患有胃癌者;长期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者。


胃癌筛查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查,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查幽门螺杆菌、碳13呼气试验;胃镜检查(建议每3年做一次胃镜)。


  •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为40岁以上,以下症状持续两周者: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直系亲属患有结直肠癌者;肠息肉的人群;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者;20岁以上,直系亲属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者。


结直肠癌筛查方法:血清学检查,消化道肿瘤标志物;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检查;若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则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若大便隐血试验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 肝癌


肝癌高危人群为男性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有以下危险因素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者;直系亲属患有肝癌者;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肝癌筛查方法: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腹部B超或腹部增强CT或MRI核磁共振检查,每年筛查一次。


“防、诊、治、康”也很重要


除了对重点人群进行筛查外,肿瘤的“防、诊、治、康”也很重要。中医强调“治未病”,遵循“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原则,调畅情志,调理体质预防疾病。对于身体已经出现的结节、囊肿、息肉等病变,孙韬建议人们使用中医外治小妙招防止其癌变,包括穴位贴敷、中药膏摩、刮灸疗法等。


此外,精确的诊断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孙韬表示,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肿瘤的诊断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基因检测等。


“治疗方面,肿瘤治疗不是‘单选题’,现代医学与中医药协同发力,能为患者赢得更多生机。”孙韬认为,肿瘤的治疗可以现代医学主导,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能快速清除肿瘤病灶,为抗癌奠定坚实基础。中医药可贯穿于肿瘤防治的全过程,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敏感性;提高机体免疫力,在预防复发和转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也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孙韬表示,中医运用整体观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通过扶正祛邪的方法,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复发和转移。除了身体的康复外,心理康复也至关重要,人们只有正确认识“肿瘤”,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穆祥桐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兆慧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多方共议肿瘤防治新路径,推动“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消费
今日辟谣(2025年4月17日)
新京号
今日辟谣(2025年4月17日)
时事
关于肺癌、结直肠癌防治的热点问题,听听专家怎么说
消费
多数肺结节为良性,磨玻璃结节需定期复查
消费
北京医疗援疆助力和田地区传染病医院内镜中心建设与发展
新京号
对话病理专家:面对上百种分型的淋巴瘤,如何“火眼辨型”?
消费
聚焦两会 | 聚热点、话民生、谋发展——听北大医学代表委员两会声音
新京号
中日友好医院多科室医生奉上权威减重攻略,揪出“隐形的胖子”
消费
“10个成人7个胖”,难怪国家要喊你减肥
数据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