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两部门发布案例:诊断证明不能作为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的延长证明
新京报 记者 行海洋 编辑 张牵
2025-04-16 17:42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4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法联合发布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案例明确,工伤职工提交的诊断证明不能作为停工留薪期的延长证明。


案情显示,彭某系某城建公司职工,该公司为彭某缴纳了工伤保险费。2021年10月,彭某在拆迁工作中受伤并住院治疗,后被认定为工伤,停工留薪期为12个月,其间某城建公司按照法律规定按月向其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


2022年9月起,某城建公司多次通过书面、电话、微信等方式通知彭某,如需延长停工留薪期,应提供有关材料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现场鉴定后确认。但彭某一直不予配合,仅提交了某医院出具的“建议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继续病休”的诊断证明书,且拒绝与某城建公司人事经理沟通。2022年11月起,某城建公司以停工留薪期满为由开始向彭某发放病假工资。2023年2月,彭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某城建公司按照停工留薪期工资标准支付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的工资差额。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仅凭医院诊断证明书,能否延长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工伤职工应当按照通知的时间、地点参加现场鉴定”。


从上述规定可知,停工留薪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及《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职工暂时停止工作进行治疗并享受相应工伤保险待遇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职工的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更长保障时间的,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


本案中,因彭某不配合提交有关材料、进行现场鉴定,其未经当地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延长停工留薪期,故其应当享受的停工留薪期已于2022年10月期满。因此,某城建公司不再按照停工留薪期工资标准支付其工资福利待遇的做法并无不妥,仲裁委员会对彭某的仲裁请求不予支持。


人社部、最高法指出,停工留薪期与医疗机构认定的需脱产治疗休息的期间并不是同一概念。后者由医疗机构根据工伤职工的具体伤情判断;前者具有统一上限,能否延长应由法定专门机构按照法定程序确认。工伤职工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延长停工留薪期的,应当严格遵守《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程序,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确认,而不能仅凭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书自行延长。


编辑 张牵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行海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法律如何保护女性、捍卫女性权益?通州法院发布相关典型案例
时事
计划招募约1000人!福建省2025年“三支一扶”,4月1日起报名→
新京号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时事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为“天使”而战
时事
行政复议北京新实践:开门办案,用公信力带动制度吸引力
北京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而立之年,困于尘肺
时事
遭遇职场性侵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她终于通过工伤认定
时事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