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信邦制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32亿元,同比下降6.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64.70%。业绩波动、曾陷入债务危机,子公司又涉行贿案,近年来信邦制药可谓风波不断。
主营业务板块营收下滑
公开信息显示,信邦制药成立于1995年1月27日,2010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主要业务包括医疗服务、医药流通、中医药制造等。
信邦制药披露,此次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医药流通板块、医疗服务板块营业收入下降,综合毛利率下降,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增加。
2024年,信邦制药的医疗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6.36亿元,同比下降8.48%。其中,肿瘤医院收入7.92亿元,综合医院收入8.45亿元。医药流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7.46亿元,同比下降10.03%。其中,药品收入41.59亿元,器械收入5.87亿元。
不过,信邦制药的中药饮片业务有所增长。2024年,医药制造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39亿元,同比增长11.28%。其中,中成药收入3.1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中药饮片收入6.22亿元,同比增长18.74%。
费用方面,2024年信邦制药的销售费用为3.06亿元,同比下降10.98%;研发费用为0.05亿元,同比下降1.85%。尽管销售费用有所下降,但仍为研发费用的61.2倍。
此外,报告期末,信邦制药的应收账款仍居高位,达25.34亿元。信邦制药称,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应收账款同步有所上升。但是如果公司主要客户的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者其经营情况、商业信用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大额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将增加,从而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成果造成不利影响。
曾陷债务危机
作为贵州省医药流通龙头企业,近年来,信邦制药可谓风波不断,业绩起伏也较明显。
信邦制药曾身陷债务危机。信邦制药第一大股东原为西藏誉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藏誉曦),但在2020年7月,西藏誉曦一致行动人哈尔滨誉衡集团收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法院裁定受理誉衡集团债权人对誉衡集团的破产重整申请,西藏誉曦持有的信邦制药全部股份已被质押并被司法冻结。受此影响,信邦制药还被上海新世纪评级列入观察名单。
为消除上述事件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信邦制药能用的“招数”都用了。先是终止“仁怀新朝阳医院建设项目”等多个项目的建设,将此前募集资金余额补充流动资金,缓解资金压力。随后又在2020年将中肽生化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股权转让,拿到了7.5亿元的转让款。2021年又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15.12亿元,金域实业也借此成为信邦制药控股股东。一番操作之后,信邦制药资产负债率才从最高时的52%左右,下降到2021年的低于30%。
随着债务危机的缓解,信邦制药的业绩迎来了一波增长。2021年,信邦制药实现营业收入64.72亿元,同比增长10.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3亿元,同比增长57.25%。但好景不长,由于医药流通板块、医疗服务板块营业收入下降等原因,2022年信邦药业营利双降,实现营收63.50亿元,净利润2.24亿元。2023年,信邦制药业绩再次反弹,实现营业收入64.61亿元,净利润为2.87亿元,同比增长28.02%。
控股子公司及实控人涉行贿案
缓解债务危机后没几年,控股子公司贵州科开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开医药”)及实控人又因涉行贿案被立案。
今年2月26日,开阳县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立案受理科开医药单位行贿罪、安怀略行贿罪一案。3月4日,信邦制药发布公告,科开医药收到贵州省开阳县人民法院通知,并表示预计本次诉讼事项不会对公司本期及期后利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鉴于本次诉讼事项尚未结案,公司暂时无法准确判断具体影响。
信邦制药持有科开医药99.9964%股份。数据显示,科开医药(单体)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22.78亿元、净利润为9450.25万元、净资产为24.82亿元,上述各项财务指标分别占信邦制药2023年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的35.26%、26.71%、34.75%。
尽管信邦制药表示此事不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科开医药为信邦制药贡献营收超过30%,一旦罪责成立,未来或再度影响公司业绩。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柳宝庆
